摘要:或许,以后的进博会上将看不到所谓“中国首秀”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有着中国基因的“全球首发”。

进博会上,来自全球的展品令人大饱眼福。殊不知,这些展品中,不少也体现出中国技术、中国力量的进步。

对于这一点,在第三届进博会医疗展区“泡”了6天,笔者深有感触。借助进博会,国际医药和医疗器械巨头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市场对先进技术成果的渴求,进而加快了多款药物、医疗器械在中国的注册审批进程。

美敦力的两款无线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例。两年前,Micra VR成为第一届进博会上的“网红”,并在进博会结束7个月后,通过了中国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获批注册。两年后,升级版的Micra AV登上进博会展台,愿望很明显:复制两年前的“奇迹”。

今年2月,Micra AV刚在美国获批上市,如果明年能在中国获批上市,就将进一步缩小中国与全球在心脏起搏器注册上市时间上的差距。

然而,从研发的角度来说,无论中国与全球在注册上市时间上的差距缩到多小,但仍然是中国以“局外人”的身份在追赶。在一些关键药物和医疗器械的研发上,中国企业仍缺乏足够的话语权;一些早期或关键的临床试验,很难见到中国团队的力量。

如今,这一状况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两三年前,如果中国团队能够加入跨国药物研发合作的三期临床试验,已属幸运。而近期,以勃林格殷格翰、辉瑞等为代表的外资药企纷纷公布“中国同创”“中国关键”计划,中国团队得以全面参与外资药企全球早期或关键临床研究项目,甚至担负起项目主导功能。

正如一名外企高管所言,在多方参与的联合攻关中,来自中国相关业界的机构在临床资源、研发能力等方面的实力快速增长,“凭实力说话”,当然有权在相关研发领域分享话语权。

这不由让人憧憬起未来,或许,以后的进博会上将看不到所谓“中国首秀”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有着中国基因的“全球首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