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古廿

來源: 科技新知(ID:kejixinzhi)

庫克接班以後的蘋果,很賺錢,但是這兩年的蘋果,不管是手機還是電腦,都沒了引領行業革命的驚喜。但從喬布斯時代遺留下來的蘋果發佈會,庫克正在把它物盡其用。

相比往年,蘋果一般一年最多召開兩三次跟硬件有關的發佈會,而今年從9月開始,蘋果一反常態,每隔一個月召開一次新品發佈會,堪稱發佈會狂魔。雖然沒有驚喜,但是時間是越來越密集。

11月11日凌晨,趕着雙11尾款人的時間,蘋果又開了一場返場發佈會。發佈會一共發佈了3款產品:新款13英寸MacBook Air、新款13英寸MacBook Pro、新款Mac mini。雖然都是新款,但是產品設計都是沿用往年的模具。比如13英寸MacBook Pro並沒有用上新版的窄邊框設計,還是之前一樣的外觀設計。

對於一直重視產品工業設計的蘋果來說,這不是今年的第一次。9月的發佈會重點是「9年後,蘋果再次將新一代A系芯片首發於iPad」。隨後,10月份的發佈會重點是把已經亮相的A14仿生芯片應用於已經曝光的差不多的iPhone 12系列產品上。

三場發佈會,三個系列產品的換代升級,但是能夠感覺到提升幅度的只有芯片。

C位主角M1芯片

爲什麼一款芯片可以佔據C位,因爲它有兩個首次,兩個最快:

首次以M開頭,沒有延續iPhone的A系列開頭,獨立成爲Apple Silicon自研芯片的另一個系列;蘋果首款採用5納米制程打造的個人電腦芯片,封裝了驚人的160億個晶體管,其數量爲Apple所有芯片之最。

CPU部分由4顆高性能核心和4顆低能耗核心組成,蘋果表示M1的高性能CPU核心是全球最快的CPU核心;蘋果號稱M1擁有世界上最快的集成GPU。

不僅性能強大,速度快,蘋果作爲超級本的開創者,M1芯片還要處理好性能和能耗的平衡。

蘋果表示,M1的CPU在同等的耗電功率下能提供全球最高的性能。同樣是10W耗電功率,M1能提供2倍於最新其他筆記本芯片的性能。除了計算速度,在圖形處理能力上也很省電,10W功率下,性能是其他筆記本芯片的2倍。

現場發佈的搭載此芯片的三款Mac產品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此芯片的強大,比如在發佈不是以性能著稱的輕薄本MacBook Air時,蘋果直接表示比98%的PC都快。

CPU性能提升3.5倍,不管是剪視頻還是處理編輯圖片,甚至雙開4K視頻剪輯也無壓力。不止能打還長續航,網頁瀏覽15小時續航,播放視頻18小時,被稱爲史上續航最好的MacBook Air。這也意味着,用戶可以不帶充電器走一天,實現每天只要充一次電即可。

而以性能著稱的MacBook Pro帶來的直接體現就是,在視頻剪輯軟件中全分辨率回播8K視頻不掉幀。另一款Mac mini相比上一代最高提升3倍,圖形性能提升6倍,機器學習性能提升15倍,可以處理更復雜的渲染任務,例如使用Unity設計遊戲。

雖然發佈會的重點只是一款芯片,但是不可否認,這場發佈會對於蘋果和很多人來說意義非凡。

換「芯」拋棄英特爾

此次,蘋果徹底拋棄Intel,這讓外界看到蘋果擺脫Intel限制,即將走向主流產品線的全自主管理之路。

歷史上,蘋果的Mac產品線進行過多次換「芯」行動。1994年—1996年期間,蘋果從摩托羅拉的68K處理器向AIM聯盟(蘋果、IBM、摩托羅拉)共同開發的PowerPC處理器遷移,花費數年時間。

2003年,在推出搭載PowerPCG5處理器的Mac時,喬布斯曾說「在十二個月內將PowerPC處理器的時鐘頻率提升至高達3GHz」,之後並沒有達到此性能,蘋果再次準備換「芯」;2005年WWDC大會上,喬布斯宣佈改用蘋果大多數競爭對手使用的Intel提供的x86處理器。

雖然一直用着Intel提供的x86處理器,但是15年來,沒有一臺Mac貼有標誌性的英特爾貼紙。相比其他PC廠商幾乎無一例外地選擇拿錢貼標,可見蘋果自研芯片的決心由來已久。

作爲全球第一家市值突破兩萬億美元的公司,蘋果一直希望通過內外兼修建立競爭壁壘。比如幫助蘋果登上股價神壇的最大主力—蘋果手機,自10年前推出iPhone 4開始,一直都在市場上以較高的售價,遙遙領先同行的性價比產品。這一切很大因素來自於蘋果自研芯片、搭載獨有的操作系統,從底層到頂層,建立用戶體驗極佳的手機生態。也正因此,它成爲了友商難以逾越的高山。

M1芯片的發佈,意味着「Mac是目前蘋果主流產品線中,唯一一個軟件和芯片不是由自己掌控的產品」,此次換「芯」完成以後也將成爲歷史。

作爲被蘋果拋棄的英特爾,據MercuryResearch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x86處理器桌面市場,英特爾佔比81.3%,AMD佔比18.6%。雖然看起來優勢明顯,但是其擠牙膏似的產品研發已然難以爲繼地表最強IDM半導體公司稱號。

回望歷史,2006年英特爾推出「酷睿」系列處理器,短短5年從50%的市場佔有率拉高到76%。之後,AMD市場佔有率一路下滑,一度跌到10%以下。

但是在2008年推出酷睿i系列以後,一直到2017年,9年間更新了7代,但是每一代只比上一代同頻提升3%-5%,堪稱精準擠牙膏。直到2017年,AMD推出「銳龍」系列,英特爾感到威脅,「酷睿i」系列纔開始大幅度提升,被消費者稱爲:「intel技術是有,只是看它想不想擠。」

但是可能擠牙膏擠久了,技術上intel也沒有優勢了。根據「AI前線」媒體8月份報道,英特爾因爲7nm技術進度較目標落後12個月,決定將芯片製造外包給臺積電。彭博社評論稱,此舉預示着一個由英特爾公司主導世界半導體行業時代的終結。

相較於英特爾目前最高的10nm製程工藝,此次蘋果推出的M1芯片採用5nm製程工藝。芯片不再成爲制約的同時,Mac也成了能挑戰Windows統治地位不可忽視的力量。

手機生態帶PC?

蘋果手機的普及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印證貴從來不是蘋果產品的缺點。一直以來,蘋果電腦普及度主要受兩方面原因影響:一個是使用習慣,對於第一次接觸電腦就使用Windows系統的人來說,Mac的操作習慣大部分相反,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較高的學習成本,甚至讓市場上很多人買完Mac再裝一個Windows雙系統使用,同時也讓很多人因爲不習慣會選擇放棄蘋果電腦。

另一方面,早期Windows較高的市場份額,使得很多創業公司早期的開發重心主要集中在Windows版本,MacOS的應用生態沒有建立起來。只有硬件,沒有豐富的軟件生態,也讓很多人購買蘋果筆記本時會顧慮。但是對於如今推出了M1芯片的蘋果來說,或許這兩個問題可以通過較高市場普及度的手機來解決。

除了發佈M1芯片外,在發佈會上還發布了一款針對此芯片量身定製的操作系統macOS BigSur,蘋果宣佈,該系統將於美國時間11月12日發佈。此係統可以最大程度地釋放M1的潛力,實現如iPhone和iPad瞬間點亮屏幕一般的操作,將搭載M1芯片的電腦實現從睡眠中瞬間喚醒。應用打開速度明顯提升,Safari流暢度提升1.9倍,系統過渡動畫如iPhone般順滑。這意味着對於習慣了iPhone和iPad操作習慣的手機用戶,也可以很快適應Mac。

另外,由於iOS和iPadOS的應用均基於ARM平臺開發,理論上這些應用都可以在搭載了M1芯片的蘋果電腦中運行。通過macOS BigSur系統的兼容適配,就像桌面級應用一樣給它們加上菜單,讓窗口支持縮放,支持鼠標和觸控板等等。當然要獲得最佳體驗,尤其是UI界面上,還是需要進行鍼對性調整的。

雖然這些硬件遷移過程中,對於軟件的兼容適配動作,蘋果以前換芯的時候也做過。但是不同的是,那個時候是PC時代,蘋果沒有普及度之高的手機生態,操作習慣也還是以Windows桌面級應用爲主。

在移動時代,蘋果以犧牲英特爾乃至整個X86陣營爲代價,完全打通iOS、iPadOS、macOS三者生態,從移動端到桌面端應用生態互通。同時,BigSur系統在搭載M1芯片的Mac設備上,也支持通過Rosetta2以虛擬化的方式運行傳統x86應用,甚至號稱部分x86應用在虛擬化狀態下的性能,比原生狀態還要高!

這一次,或許是因爲自信,搭載了M1處理器的蘋果電腦不再支持BootCamp,即無法安裝Windows。

根據媒體報道,蘋果要求供應商明年2月前生產250萬臺採用自研CPU的MacBook筆記本電腦,這也是採用自研芯片的MacBook的首筆生產訂單。此外蘋果還準備在明年第二季度推出更多采用自研芯片的MacBook機型,進一步取代英特爾處理器。蘋果稱,公司計劃在兩年內徹底棄用英特爾的標準CPU,但是可能野心不止於此。

正如發佈會開始,蘋果CEO庫克介紹到Mac產品線時所說的那樣:「50%的用戶是Mac新用戶,該產品線的發展頭很足。」

另外,根據statcounter信息顯示:2020年10月,全球範圍macOS的市場份額是17.65%;中國佔比偏低,爲6.73%;歐洲佔比則高達19.19%;美國佔比更是超過四分之一,達到了驚人的28.39%。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2015年初,在微軟的Windows10發佈會上過這樣一幕,現場嘉賓的筆記本電腦,幾乎清一色地都亮着蘋果logo。

打通了iPhone、iPad、Mac生態的蘋果,或許能夠吸引更多的中國消費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