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结束后,华中日军接连攻占广州和武汉,日本统帅部内一片欢腾,认为民国政府必然会在短期内妥协投降。

但是直到日本军部诱降汪精卫建立南京伪政府之时,重庆民国政府都没有表现出丝毫妥协的迹象,这令日军高层十分苦恼,只能继续艰难维持日甚一日的军费开支。

1939年8月21日,德国突然和苏联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令一直将德国视为盟友的日本大为震动,因为在日军高层眼中日本真正的对手并不是民国而是苏联。

整装待发的国军

早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初期,在日军高层中便出现了以石原莞尔等人为代表的主和派,坚持对华不扩大策略,认为应该将兵力集结于满蒙地区防备苏联。

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和苏联的摩擦也始终没有彻底停止张鼓峰事件日军第十九师团几乎被全歼,诺门罕事件更是让日军第二十三师团险些被成建制抹除。

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便相当于德国选择牺牲了日本的利益,这令日本上下十分不满,而新近组建不久的平沼内阁也因此而倒台。

发起进攻的日军

1939年8月27日,阿部信义重新组建日本内阁政府,不久之后欧洲再次发生巨变,德国成功闪击波兰,英法也相继对德宣战。

面对巨变的形式,阿部信义表示日本的当务之急仍旧是集中力量尽快解决对华战事,而方式仍旧是截断民国政府的物资运输线。

武汉会战之前民国政府主要的海上运输中枢便是广州,武汉会战结束之后因为广州的沦陷,广西南宁地区继而成为了民国海上运输的枢纽。

国军战前动员

此时的民国政府共有三条运输线,除了南宁之外还有西南和西北两条陆上运输线,其中西南位于大后方,而西北则是苏联人的运输线,日本根本不敢染指。

于是日军高层决定在南宁地区再次发起大会战,而这一次日本军部甚至将南宁之战称之为是在华的最后一战,而类似的论调在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时也曾出现。

日军为了保证突袭南宁的隐秘性,直接下令主攻部队广岛师团登船之后一律不得走上甲板,只能在船舱内休整待命。

日军防御阵地

但是即便如此日军准备进犯南宁的消息也很快被国军截获,蒋介石下令要求负责该区域的桂林行营做好战斗准备,务必保住国军最后的海上运输线。

国军桂林行营组建于南岳军事会议之后,负责人为“小诸葛”白崇禧,但是南宁之战爆发前夕白崇禧正在重庆开会,就连其麾下参谋长都外出未归。

桂林行营无人做主,负责守卫广西的国军第四战区虽然事先得到了情报,却一直表现的十分迟钝,实际上时任国军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的张发奎一直在等待白崇禧的命令。

发起进攻的日军

张发奎是粤军名将,但是国军第四战区却是以桂军为主,再加上白崇禧担任桂林行营主任,桂军诸将便更加不把张发奎放在眼中,张发奎早已于傀儡无异。

至于负责广西海防的第十六集团军则更加混乱,该部出身于桂军但是集团军司令却是淞沪抗战时期的国军名将蔡廷锴,桂系将领对这一任命十分不满。

因此第十六集团军的桂系诸将便开始集体抵制蔡廷锴就职,势单力孤的蔡廷锴无奈之下只好避其锋芒,根本不敢前往第十六集团军就职。

正在撤离的国军

此外白崇禧的桂林行营体系十分繁琐,从行营司令部部到前线各军便有五级指挥体系,命令下到前线各团更是需要经过八级指挥部。

因此一直到日军突袭南宁之时,前往的基层部队竟然还没有得到日军即将发起进攻的消息,更没有调集足够的兵力到前线应战,结果刚刚开战不久南宁便宣告沦陷。

参考资料:《国殇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纪实》、《抗日战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