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给当代的国产电影选两位顶级的电影大师出来,一定非张艺谋、陈凯歌莫属。两位国产电影黄金时代的缔造者,将国产电影带入到了世界影坛,让国产电影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陈凯歌和张艺谋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同届同学。两人刚刚进入电影行业的时候,正值国产电影大踏步进步的时期。都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而张艺谋和陈凯歌与国产电影的黄金10年,正是国产电影英雄和时势的写照。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10年里,张艺谋和陈凯歌创造了多部影响深远,在世界各大电影节斩获多个重量级奖项的经典作品。这其中就包括获得了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霸王别姬》,以及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的影片《秋菊打官司》。这些影片为国产电影的发展奠定了艺术基础,为在因为特殊的年代而停滞发展的国产电影行业注入了活力。但是这场关于国产电影行业发展的变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因为好莱坞大片对中国内地院线市场的冲击,使得国产电影行业发展的重心转向了电影的商业化。

由于国产电影工业体系的不健全,在制片、创作、发行等多个环节的不娴熟,使得国产电影商业化的过程步履维艰。而这个时候行业内又推出了张艺谋和陈凯歌两位电影大师,只是这次他们对两位大师的期待已经不再局限于电影的艺术维度,而是希望利用他们的名气,而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国产电影的商业化进程。这其中较为著名的丰碑之作,则是张艺谋在2002年时推出的史诗级商业大片《英雄》。这部大明星、大制作、大营销的商业大片,在画面、动作等多个维度上,将华语商业大片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大力度的铺垫之下,《英雄》取得了国产电影前所未有的票房。而《英雄》这部影片商业上的成功,也激励了许多导演投身到同类大片的创作中去。

这其中便有陈凯歌执导的影片《无极》,虽然当年这部影片被看作《英雄》之后最具代表的国产商业大片。但是这部影片上映之后,几乎成了国产电影圈里的笑话,而导演陈凯歌更是因为《无极》这部电影跌落了神坛。而且在这部影片的口碑遭遇滑铁卢之后,陈凯歌更是发出了这部电影10年内没人看懂的预言。如果陈凯歌当年选择保持沉默,或者尽快想办法让《无极》这部电影的热议降下来,也许这部电影的口碑还可以挽回。但是陈凯歌这种自视甚高的姿态,更是给口碑本来就不好的《无极》雪上加霜。

要说到从大师沦为烂片导演的遭遇,陈凯歌和张艺谋还真是一对难兄难弟。作为同时代的导演大师,他们一起缔造了国产电影的巅峰,同时又跟随着国产电影商业的大潮随波逐流。就在陈凯歌拍摄出个人烂片代表作4年之后,张艺谋也拍出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烂片典型”《三枪拍案惊奇》。和陈凯歌的《无极》一样,张艺谋的《三枪》在上映之前也被贴上了多个标签,并以“血迷宫”、赵家班、科恩兄弟、张艺谋执导惊悚喜剧等多个噱头宣传。烂片之所以是烂片,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起点特别高,落点却意外的低。张艺谋的《三枪》也不意外,这部影片在上映之后,张艺谋的职业态度备受质疑。

也许是因为有陈凯歌《无极》的前车之鉴,张艺谋在遭遇非议的时候,他并没有过多的为自己辩解。而且在采访的时候,张艺谋也没有故作深沉,他承认《三枪》这部影片是自己的试水之作,他直言将惊悚和喜剧结合在一起,本身在电影创作上就是一次冒险。但是他也指出,《三枪》本身是一部商业电影,而自己就是按照商业电影的方式打造的这部影片。所以在创作影片时,作为一名职业导演,张艺谋还是非常认真地去尝试这部作品。

为了凸显影片的商业元素,张艺谋除了买来科恩兄弟的电影版权造势之外,他还找来了闫妮、小沈阳等极具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但是同时又为了保证影片的成片质量,张艺谋也没有将希望全部寄托在赵家班和闫妮等非专业电影演员的身上。除了这些票房噱头之外,张艺谋还请来了自己合作过的专业电影演员孙红雷和倪大红,以保证电影的成片质量。但是这些措施,最终都无法让影片摆脱成为一部烂片的“厄运”。

其实《无极》和《三枪》两部影片的成片质量问题,很明显的就是电影创作者们,对于影片的各个细节打磨得不够细致,在剧情的起承转合,以及氛围的调剂上,这两部影片和两位大师曾经的经典之作相比显然有失水准。但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定律,仅仅只占了两部影片失败因素的30%,更多的原因还是两部影片真的水平欠缺。

但是在口碑的善后工作上,显然张艺谋吸取了陈凯歌的经验。在《三枪》上映之后,根据观众们强烈的反应,张艺谋知道这部影片的口碑已经大势已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张艺谋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对意见。同时张艺谋也没有过多的为《三枪》的失利进行反驳,在表述时,张艺谋首先肯定的说自己已经知道观众们的言论。不过在否认观众意见的同时,张艺谋也没有完全放弃自己最后的抵抗。他而是巧妙地以《三枪》是一部商业类型片来反驳观众。何谓商业类型片?当然就是奔着票房去的电影作品。从这个维度上而言,《三枪》还是有其商业噱头的,这一点无论从前期的电影宣传,还是从演员的选择,甚至是题材的运用上,张艺谋都有着精准的考量。虽然影片最后的票房不太理想,但是张艺谋的目标定位还是非常明确的。

与张艺谋的方式不同,陈凯歌在《无极》上映后多年,仍然无法接受这部心血之作口碑失败的结局。他一直在试图用尽全力来维护这部作品,甚至在影片上映之后,说出了自己艺术思路比较超前,而观众们欣赏水平跟不上的论调。这些完全和观众相抵触的言论,不仅没有挽回《无极》的口碑,反而让《无极》在争议的漩涡里始终无法自拔。在关于“烂片”的辩论上,陈凯歌显然不如张艺谋懂得技巧。不否认,不承认,不激烈辩论的战略,让《三枪》这部烂片对张艺谋的影响减弱到最低,而《无极》却在陈凯歌的铁骨铮铮中,永远和陈凯歌捆绑在了一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