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旁听生?一般指在教室内或者教室外听课,无法取得学籍的学生。一般人不会珍惜这样的读书机会,最多也就旁听个十天半个月,便撤了。

但是有一个人,对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大学旁听生的机会格外珍惜,而且他一听便是9年。他就是9年前,以高考262分,成为兰州大学旁听生的脑瘫男孩谢炎延。

通过8年的旁听,如今的谢炎延已经在2019年成为了一名博士生。

他用坚强的毅力把一般人都难以实现的事情——上大学、考研究生、读博士,都一一实现了。

而且,在他身上也印证了成功不论出身,不论天赋,只论肯不肯努力。他的成长历程告诉了人们:只要你足够的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一、输在起跑线上的谢炎延

1992年,谢炎延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

别人输在起跑线上,说出身不好,也就是贫穷一点。但是谢炎延输在起跑线上,不是出身不好,而是彻底地输了。

他属于“早产儿”,早出生了一个月。更让人心疼的是他出生11个月之后,被医生诊断为脑瘫儿。

之后,他就再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不能正常走路、说话、写字,不能跟普通人一样去学校上学。

一个脑瘫孩子不仅让一个家人难过,随之也被父母嫌弃,被别人嘲讽。

但是谢炎延却幸运地拥有一个十分疼爱他的母亲,在母亲的悉心照顾下,逐渐长大,还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没上一天学,12年的家庭教育,成就了脑瘫男孩

谢炎延是一个脑瘫儿,但是母亲从未想过放弃他。母亲为了他,牺牲个人工作,开始了对他长达12年的家庭教育。

一个老师面对一些智力稍低的学生,都感到束手无策。

而谢炎延的母亲却坚持教了他12年,让他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其中付出多大的努力可想而知。为自己的孩子,母亲牺牲上班,重新拿起课本,一点一点地慢慢教。

谢炎延也付出了很多,因为他智力比一般人低,反应迟钝,又无法用手写字,学几个字别人仅需一两个小时,他可能需要一两天的时间。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因此而放弃。

就这样,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下,谢炎延虽然没上过一天学,却过着幸福的12年时光。

三、以高考262分,成为兰大旁听生

普通人考上大学都难,一个脑瘫儿更不可能上得了大学。但是谢炎延做到了,在2011年他以高考262分,成为兰州大学的一名旁听生。

尽管是一名旁听生,对于别人可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谢炎延则是历经一波三折,才能得到这个名额。因为没有一所大学愿意收留这样一个脑瘫男孩。

谢炎延学完小初高12年的课程,却没有一天上过学,所以他不能参加统招高考,只能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高考。

可是,在2011年,当他的高考成绩出来后,仅262分。

为此,很多高校看到谢炎延高考才考了262分,便纷纷拒绝了他的入学申请。

而实际上,他仅考了262分是有原因的。因为不能写字,他只能做选择题,所有选择题满分280,他考了262分。值得一提,他的数学选择题是满分的。

后来,他的父母联系到兰州大学,并把这个情况说明,谢炎延的求学经历和数学天赋才深深地感动了兰州大学的老师。

经过商讨,兰州大学最终给谢炎延旁听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机会。

四、坚持8年旁听,脑瘫男孩成为博士生

谢炎延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虽然只是一名旁听生,但是他却格外珍惜这得来不易的读书机会。

兰州大学,他坚持认真旁听课程,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潜心钻研学术难题,一晃就是8年。

有幸的是他遇到了恩师——徐守军教授。

徐教授看重了他的努力和对数学的热爱,经常鼓励他。

努力就有收获!从2014年开始,谢炎延根据徐教授提出一个研究课题,进行了研究。只一年时间,他就用了近500页打印纸;三年后,他终于完成这一课题,把论文发表在《澳大利亚组合学》学术期刊上。

2019年4月,他的另一篇论文发表在国际SCI期刊《应用数学与计算》上。

2019年是谢炎延最开心的一年,他不仅发表了论文,还完成了硕士论文答辩,又顺利成为了一名博士生。

五、坚持奋斗

面对生活的苦难,有的人选择放弃,碌碌无为地过一生;有的人选择坚持奋斗,赢得精彩人生。

谢炎延就属于后者。他的成功有父母的坚守,有老师的鼓励,也有兰州大学同学的关心,但更重要的是他不认输,坚持奋斗。

他不承认自己聪明,但不认输,他相信只要足够的努力,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就会有收获。

2019年9月17日,兰大校长严纯华授予谢炎廷“荣誉研究生”称号,称赞他:“用精神和毅力感染着师生、用坚持和奋斗奉献着学校、用执着和笑容感动着社会。

对于谢炎延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面留言!(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