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代陆游《游山西村》

在人生低谷时,有人选择退缩,自认没有富贵命;有人拍拍肩上的微尘,继续坚持努力,最后竟涅槃重生。

今年在湖北黄石发生了一个寒门学子逆袭的感人故事,农村男孩胡安康家境贫寒,父母双盲,从小到大没有用过手机,他却以685分的优秀成绩,摘得黄石市理科状元,如愿考上了清华大学,给一家人带来了光明。

一、出身贫寒

胡安康出生于湖北黄石市大冶刘仁八镇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是一个单眼失明的人,母亲则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一家人的生活非常贫困,生活来源主要依靠种田所得,以及父亲在农忙之后来到建筑工地打零工。母亲平时摸索着干家务活,还在后院菜地上种菜。

因为家庭贫困,自幼身体不好的哥哥,上到初二便辍学去打工。

家里住的房子是在几年前靠政府的扶贫资金,以及向亲戚借了10多万元才建起的红砖房。

一家人把希望放在了胡安康身上,省吃俭用,也要供他读书。

胡安康很懂事,没有埋怨父母,还常常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并且读书很用功。

二、没用过手机的农村男孩

穷人家的孩子没有选择,想要出人头地,最好的方法就是努力读书。

胡安康五岁多就开始在村办小学就读,学习环境比较落后,一个老师要教几门课或带几个年级的课,而且一个年级才七八个孩子。

因为小学没有教英语,结果上了初中后,胡安康的英语成绩很不理想。他只好利用课余时间从最基础的英语单词补起,就连走路他都在背着单词,日积月累,他的英语成绩才提了上来。

生活的困难没有难住胡安康,但是在今年年初,由于延迟开学,需要在网上听课,他才晓得自己从未使用过手机。因为家住在偏远的农村,家里没有电脑,他只能用从亲戚那儿借来的手机上网课。可能是信号不好,使得他上课的效果并不理想。

幸亏他的班主任及时了解情况,亲自到他l的家中,给他进行辅导。老师还把自己的电脑带来给他使用,让他安心复习。

三、功夫不负有心人

困难没能阻挡胡安康前进的脚步,他始终保持初心,刻苦学习。

老师们给他的评价是:“作为一个理科生,胡安康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令人折服。他做的试卷整洁干净,答题从不拖泥带水,准确规范。”

果然,胡安康没有让人失望,在今年的高考中,他以语文127分、数学143分、英语141分、理综274分,总分685分的好成绩,摘得黄石市高考理科状元,并成功被清华大学土木类专业录取。

胡安康考上清华,犹如黎明前的一道曙光,让全家人看到了希望,十分开心;邻居们也都纷纷上门祝贺。

四、结语

寒门依然可以出贵子,不管任何人,不管出身如何,不要妄自菲薄,只要足够努力,就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回顾胡安康的成长历程,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在困难面前,敢于接受挑战,永不妥协,不轻言放弃,他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坚持,就会有希望。

年轻人就应该用激情和汗水谱写色彩斑斓的青春年华,相信他能够在清华园中继续努力,继续发光发热,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对于胡安康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下面留言!(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