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东南亚一直是这几年中国制造业的话题,很多人都会纳闷,不是要先富带动后富吗?西部地区看起来和过去的东部沿海没什么区别,也拥有廉价的劳动力,肥水不流外人田,为何不利用这里的人力成本优势,让他们也赚钱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大约40多年前,很多日本人应该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认为日本的经济将一直保持高速的增长,随着产业升级,亚洲的“四小龙”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接过了日本的服装玩具等等基础制造业,出口加工干得热火朝天,好在日本自己留下了汽车和电子等精密制造,直到如今 省油耐用的日本车一直畅销全球。

九十年代我国凭借劳动力、土地成本的显著优势,从亚洲四小龙手里接过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接力棒,中国的一般制造业最早发家靠的是衣帽鞋,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我国的出生率急剧下降,老龄化严重,人口红利逐步消退,房地产带来了高房价,高地价的问题。

开工厂不赚钱,土地一卖黄金万两,由此带来了各环节原料价格成本的上涨,产品成本越来越高。此时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东南亚地区成本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一些对于成本非常敏感的制造业,正在流向成本更具优势的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在此之前人类历史上还发生过两次较大的产业转移,18世纪60年代英国因为瓦特的出生生产力大幅提高,经过了约一个世纪的发展,国内市场矛盾增大,开启了全球首次产业转移的浪潮。美国凭借资源、面积的优势获得了巨额的投资,受益最大。

随后美国奋发图强,将前浪英国拍在了沙滩上取代英国成为了新的霸主,二战后美国取得了计算机、航天等科技领域的重大领先优势,国内的产业结构逐步开始调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日本、德国转移,这是世界上第二次规模较大的产业转移。

日本、德国通过承接美国转移的产业和资金,迅速进行战后重建,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

如果说内部转移是可以顺利实现的,那么这几次大的产业转移似乎都可以避免。其实每次发生产业转移时,并非本国不想留下这些产业,而是资本的逐利行为,主动选择离开,在这里利润不够大了自然会到利润更高的地方去。

这就像谈恋爱,起初你叫人家小甜甜,在一块时间久了态度就变了,土地、税收的优惠政策都没了,心思全放到了二奶身上,这时隔壁李二狗一直对你频频示好来做我女朋友吧,我向你保证当年他能给到你的好处,我这都能给你,而且保证对你一心一意,只对你一个人好,不会招惹其他的,来了咱肯定有好日子过。你回家看了一眼,立刻打包收拾好行李,奔向了隔壁村的舔狗李二狗,开始了下一段的美好生活。

以我国为例,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何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内部产业转移呢?虽然西部地区有一定的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是有限的。

小王有两个选择,一是在四川老家的工厂上班、二是去东南沿海打工

如果老家上班每个月的工资是3000块钱,去东南沿海工作每月3500,他有可能说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孩子选择在老家工作,但是如果去江浙地区每个月能拿到个五六千,那他是否会继续选择呆在老家呢?这时候很可能稍作犹豫,就会选择远走他乡了,虽然劳动力有差价

但是在一个国家内这个差价是比较有限的。劳动力人口是会流动的,工资太低也招不到人,这个价差根本没法和东南亚国家来相比较,他们一个工人每月成本1200怎么比,这个薪资拿到中国任何一个地区都招不到人,但是在东南亚一堆人抢着进厂,这样巨大的劳动力成本的差距,对于一些利润比较低的制造业来说,吸引力是相当大的。在这里老板躺着数钱,而在那边可能就要赔个底掉。

以Nike为例,供货商鸿儒在2016年就已经关闭了国内所有的代工厂,转移到了越南和印尼

2001年的时候中国生产了Nike40%的鞋子,位居全球第一。2010年的时候越南超越中国升至第一,2018年代工厂生产的3.26亿双鞋子中84%是在越南和印尼生产的,虽然近些年我们也经常吐槽越南造的Nike做工粗糙,溢胶严重,但那又怎么样呢,丝毫不影响这些鞋子大卖,甚至被炒上天价。

第二、这些产业之所以聚集在东部的沿海地区,是因为海上的运输方便,而且成本低,他们到了东南亚国家,同样是选择在沿海的地区,全世界距离海岸线200公里以内的地区,面积不足陆地的30%,但是却拥有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德国的制造业也是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西部地区和海岸线附近,而不是在成本更低的东德。尤其是中国的制造业,很多是两头在外,原料、零部件在海外销售对象也在海外,它们大进大出的物流结构,决定了只能是在沿海地区,产业放到西部的山区、高原运输成本和时间都会大大提升,这些成本的增加可能比劳动力成本降低的那部分要高的多。

商场如战场上市时间晚一天,可能面临的就是从领头羊到滑铁卢,某些人曾经想过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他是怎么说服企业的呢?

通过卖地得来的财政收入,补贴给当地的国企,生产企业到东南沿海的运输成本由这家国企来承担,做到跟你直接在东南沿海收生产成本是一样的,不考虑时间的成本,相当于你还是在那边生产,这个方法起到了一些作用,为重庆引进了不少生产线,不过即便如此,重庆的制造业依旧没能够成为班里的尖子生,这种补贴也总是会有上限的。

第三、产业配套的问题,

东部地区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配套和成熟的产业链,比如这个工厂生产一件衣服,主体没问题,但是没办法生产拉链、扣子需要从外部运到当地,这就多出了很多运输和时间的成本。但是在东部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零件,周边的工厂一条龙服务,单个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这个厂装拉链,隔壁厂装扣子,能够摊平人工等方面的劣势。这就是为啥东部沿海的劳动力成本明显更高,但是一些小老板还能够赚钱。

第四、营商环境上有差别

原本在商业体系发达的地区,政府的思想更加开放,企业的沟通成本更低,税费也相对较少,但手续都是一次性搞定。而在西部一些地区,因为缺乏这些磨合的经验,手续繁琐,搞不好科长经常上门视察。一位姑娘喜怒无常,小脾气不断。另外一位知书达、理温文尔雅,你选哪一位。

第五、人民币的升值

人民币近些年相对于这些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几乎都是大幅升值的,这意味着即便是同样现在1000元的成本,过了几年之后东南亚国家的只有800,更何况你们的成本本来就比人家高,所以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都需要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谁也跑不了。那这个方面西部完全是没有优势的。

总之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经济的发展是存在集聚效应的,不均衡的发展往往是常态,好的地方越来越好,差的地方越来越差。对比这些年的东北和南方地区就很明显,与其与规律较劲

不如顺势而为,这就是为什么喊了这么多年的西部大开发,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制造业项目都不能走,中国制造业目前相对于东南亚国家也还具备一定的优势

比如说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整的产业配套和抗压能力。

但也不得不承认之前那些国家在发生产业转移的时候,手里基本都已经掌握了一些高端手艺

中国制造目前的处境也比较尴尬,更多的是偏向于来料加工,很多企业实际上是披着高科技外衣的组装企业,原创技术的做不了,完全不需要技术的价格又高。

一旦东南亚国家的基础产业成熟,设备更新换代,那么他们也会慢慢扩大到一些高富帅的领域,面对低端制造业出走东南亚,高端制造业纷纷回流,像富士康这种依赖产业链有一定技术要求的制造业会暂时留在中国,但是这中间的窗口期不会很长,稍纵即逝。

如果这类的企业也开始撤出,那可能就彻底没得玩了,那时劳动密集型产业所解决的大量就业岗位该如何处理呢?除了房地产和大基建,我想不出能够承接这么多劳动人口的行业了。我们还是期待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开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