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井施工

从9月25日开始,巴城江南城区共有9条街道实施改造。作为多年来覆盖区域最大的改造工程,直接影响到整个巴城城区的交通出行,工程的进展也受到市民的高度关注。11月11日,记者走访改造现场获悉,目前整个工程进展顺利,部分街道改造基本完成并恢复通行,特别是先期完工的老观桥路,更是让所在区域居民喜笑颜开;其余未完工的街道正在加紧施工,近期天气良好,预计本月内完成街道改造工程。

红军路改造加快推进

现场 天气给力 改造工程顺利推进

据了解,此次主要对9条街道实施污水排放地下管网系统改造。9条街道分别为红军路、西华街、张思训街、八角楼街、南泉寺街(街心花园至川剧团段)、东城街、大堂坝街、新市街、老观桥路(市气象局至老观桥段)。通过改造,将起到解决困扰多年的老城区污水排放问题、完善污水排放地下管网系统、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效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治理巴河流域水环境等多重作用。

11日上午,记者在大堂坝街看到,道路已完成开挖、管线埋设、回填、平整、黑化等工序,并重新划定了交通标志标线。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收尾工作,街道已恢复单向通行。随后,记者在东城街也看到了同样的场景,该路段的主体改造工程基本完成,道路已平整一新,交通已恢复双向通行。由于道路两侧路沿施工未完成,通行能力还未达到最佳。

在西华街、张思训街、八角楼街、南泉寺街等路段,道路一侧仍被防护栏隔离,实行交通单向通行,道路改造工程在加紧进行中;柳津桥至老罐头厂路段仍实行完全封闭施工,目前市民出行还需要绕行。

据施工人员介绍,改造工程启动前期的9月底至10月中旬,受降雨较多影响,施工进展不太顺畅。由于地下沟渠设施设备老化、管线众多等因素影响,不少路段无法采用大型机械一挖到底,而是采用“机械+人工”的方式作业;在泥泞工地上作业进展缓慢。随着10月底至今连续晴好天气,施工开始提速,除了极个别路段可能到本月底完工外,绝大多数街道的改造施工能够在规定的11月20日完成。

工人在东城街污水管网改造现场施工作业

变化 部分道路恢复通行 新增一条南向通道

此次改造的区域内,涉及9所小学、6所中学及校区、近20所幼儿园,人口密度较大,交通压力十分繁重。随着部分街道改造工程完工并恢复通行能力,老城区交通出行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

“目前东城街、大堂坝街至小东门已恢复通行,张思训街、八角楼街等恢复单向通行,交通比前段时间改善很多。”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街道施工期间,交警部门会根据施工进展调整交通组织,例如一号桥路段可能会在交通高峰时期实行管制。希望市民继续理解、支持街道改造工作,合理规划好自己的交通出行,选择适合的出行工具。

“从已经完成改造的街道来看,通行效果确实太好了。”该负责人说,以老观桥路为例,改造后完全改变了该片区的交通出行能力,使得从老城区到南坝方向又多了一条沿市气象局路口、经老丝厂(原巴中丝绸厂)的通道,对南坝街心花园沿线的交通现状已经有了明显的缓解作用。

华丽变身的老观桥路

■同步播报

改造一条街盘活一大圈

老观桥路年久失修,道路坑洼灰尘漫天,一度是巴城众多出租车司机不太愿意去的区域。由于道路通行能力差,区域内的老丝厂一带成为有名的城中老旧小区,即便是该区域新修建的多个小区,由于断头路、单向通行路的存在,居民外出也十分不便。如今,受益于老观桥路的改造完成,该区域交通条件迎来根本性改变。

11日中午,记者驱车从市气象局路口进入老观桥路发现,平整的黑化路面、新划定的交通标志标线,土坑、水坑已不见了踪影,车辆行人往来其中。虽然路边不时有老旧楼房映入眼帘,但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随后,记者又从市气象局路口经位于东门大桥下的嘉禾医院至老丝厂附近,一路畅通无阻。

正在道路边进行路沿施工的师傅宋永德说,他就是这一片区的居民,过去晴天路面有二指厚的灰、雨天有五指深的泥,不管是骑车还是走路,都很不方便。“现在太好了!这条路整好了,出行都方便了。”附近几位居民说:“这下路好了,住户、商户都不愁了,这一片盘活了。”(陈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