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文艺滇军 聚力文化强省建设

云南省文联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11月3日上午,省文联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勇原文传达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全省文艺界和文联全体职工要充分认识五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掀起学习五中全会精神热潮。必须明确“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自觉用五中全会的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并以扎实有效的工作贯彻落实。

新时代呼唤优秀文艺,新时代要求云南文艺从高原迈向高峰。省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家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引导和组织文艺创作的任务,负有整体提升云南文艺创作的责任,致力于云南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

提高站位,服务大局。省文联在云南文艺创作事业中负有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义不容辞地把全省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扛在肩上,把文艺家个人和集体的创作与国家的文化发展方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省文联将承担好组织者和服务员的责任,打牢文艺创作的基础,树立文艺家的主人翁意识,激发文艺家投身创作的热情。文联党组提出,立足云南本土,紧跟时代步伐,着力抓好服务大局的重点选题和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创作,重点组织建党百年、脱贫攻坚、民族团结、生态保护等题材创作,讲好新时代的云南故事,用文艺作品表现云南精神、云南风格和云南气派,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做出云南贡献。

发挥优势,重点突破。借助云南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深沉厚重和丰富多样,做好发掘、传承。在民间文艺、民间工艺和史诗等方面实现民族文化基因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重点发现、重点关注、重点培养各民族、各艺术门类的领军人物,发现一个,带动一群,影响一批,以榜样的力量激励本地区、本门类的创作者,推出作品,推出人才。对艺术群体、艺术流派要重点研究、分类指导、积极支持、有效引导,形成叫得响、有实力的团体优势,对新文艺群体尤其是网络文艺从业人员要加强团结,使其成为文化创造和传播的一支重要力量。增强对全省文艺的整体把控能力,实现一般了解与特别关注相结合。在宏观上全盘掌握的同时,兼顾成绩突出的重点创作群体(如昭通作家群、小凉山诗人群)和个人,以点带面,发挥领军人物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分区域、分层次、分类别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建立合理的组织联络和服务指导体系。

眼光向下,聚焦人才。文艺创作,关键在人,要在发现和培养人才上下功夫。推出重点作品,参与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主办的全国性文艺奖项,只有获得重要奖项才能代表云南在全国文学艺术的平台亮相。继续办好云南文学艺术奖,评出代表性的作品,才能发现新人,合理制定发展文艺的措施。邀请著名文艺家到名家工作室创作,给予一定生活补助和创作经费支持,形成示范效应。建立云南文艺骨干人才库,重点作者重点支持重点培养。以创作的质量和数量为依据,对会员实行动态分层管理,可以把会员初步划分成优质会员、一般会员和“僵尸”会员,重点培养优质会员,激励强化一般会员,警示提醒“僵尸”会员,优化会员队伍。同时,要给会员提供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优胜劣汰,形成一支心怀大局、守正创新、奋发有为的文艺队伍。

上下联动,深度融合。深化文联改革,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率。结束部分基层文联功能弱化,能力不足的局面,在加强基层文联的人力、物力、财力上强力呼吁和协调,整体提升文联系统的联动能力。文联组织虽然没有上下级的领导隶属关系,但业务往来是畅通的,在项目组织、人才交流和锻炼培养、文艺资源的共享方面可以实现“全省一盘棋”。省文联和州市、县区级文联要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压实责任,认真对照国家文化建设工作制定时间表、责任书、路线图并严格执行,创建有作为、有作用、有价值、有活力的文联组织,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梯次完备的文联组织。

扎根人民,文化惠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火热的人民生活中汲取养分。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加强文艺“轻骑兵”队伍建设,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与老百姓同乐,为最基层的群众送去精神食粮。不论在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文联都可以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美术书法摄影展览、文艺汇演、艺术培训、文学讲座等活动,让普通百姓一起分享文艺创作的成果,帮助群众提高审美、提升品位、拓展趣味、丰富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认识艺术、欣赏艺术到创造艺术,厚植云南文艺沃土。

作者: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

来源:云南文艺网

主 编:陶建阿成 杨朝明

执行主编:杨朝明

编 委:吴歌 赵全胜 任英荣 张红彬

范汝义 董瀚 恩荣泽 陈应祥

陈爱勤 姜雪梅 刘星 胡骐讌

李保生 严东 张文斌 马娟

朱启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