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德国武装党卫军装甲师的战斗素质在过去和现在都是一个传奇。

在残酷的东线,武装党卫军装甲师成为苏联红军最头疼的敌人,这也成为这些部队的骄傲,因为他们创造出令国防军装甲师无法企及的战绩。

几乎是在德军入侵苏联的同时,德国宣传机器立刻将工作重点放到武装党卫军上。但是,此时的武装党卫军还不是完全独立的部队,而是作为加强国防军的团。第一支党卫军部队进入苏联时已经是1941年6月30日,可见当时并没有成为6月22日第一批进攻苏联的主力。

然而到了1943年初,武装党卫军装甲师在哈尔科夫地区进行了非常成功的军事行动,立刻声名鹊起。随后,党卫军第2装甲师与苏联第5近卫军、第69军进行战斗,并将其重创。

在战争后期,党卫军装甲师甚至可以与整支苏联军队在基辅、华沙、科维尔等地作战,完全是独当一面的角色。在短时间爆发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到底有什么秘诀?

首先当然要归功于德国军队完善的培训体系。与苏联红军不同的是,德军有发达的士兵训练机构,这些机构从一战之后就没有撤销过,有着相当丰富的师资力量。因此,即便是战争的最后阶段,党卫军的作战单位依旧保持了出色的组织和作战能力。

另外,党卫军在武器装备和兵员补给方面都处于优先地位。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突围之后,只剩下了大约3000名官兵,但在短短几周之内,就立刻进行了整编,补充了大量重型装备和士兵。

当我们看到某个党卫军装甲师与苏军作战时,必须要考虑到兵员质量直接导致的战斗力水平的差异。尽管苏军在数量方面通常占据优势,但实际战场上的结果却并不占优。

在普罗霍罗夫卡的传奇战役中,德国党卫军装甲师的数量明显少于苏军部队,却能打出非常漂亮的战绩。从党卫军作战部队的报告中,经常能够看到德军认为苏军在坦克运用上存在问题,从这一点就能理解双方的训练体系导致的兵员质量差距,进而影响到战斗力水平。

由于党卫军装甲师的超然地位,他们能够成批量装备缴获的苏联坦克,甚至能够在占领哈尔科夫之后,利用第183号机械制造厂的部件和机械设备,为自己制造全新的T-34/76坦克用来补充部队。这样的大胆举动,德国国防军绝对想都不敢想。

武装党卫军部队的战斗力不仅仅是装甲部队,其步兵部队同样具有相当高的素质能够进行战术配合。加上德国空军的技战术优势,德国武装党卫军能够在东线极其被动的局面下,依旧保持了很高的作战效率。这仅仅是从基层部队的战斗力方面进行分析,还没有考虑到高素质军官的出色指挥能力,往往他们是创造战场奇迹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