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9年,大汉王朝经过近十年多次征战,终于把匈奴打回了老家。

汉朝占据河西走廊一带之后,西域商人以此为门户,开始和外国人做起了生意。

而丝绸就是他们的王牌产品,“丝绸之路”也就此诞生。

中国丝绸不仅是国际市场上的奢侈品,还扮演着国际货币的重要角色。

它的风靡带动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同时也引起了欧洲人尤其是罗马人的恐慌

在波斯帝国,中国的丝绸可是抢手货。

波斯人从中国商人手中收购大量的生丝和素锦,进行织染加工后,转手以高价卖给欧洲人,从中可以赚上一大笔钱

当时的欧洲还没有棉花,衣服大多是用羊毛和亚麻制成,触感较粗糙且颜色较暗。而丝绸色彩艳丽、细腻柔软,轻巧耐穿,很快成为欧洲贵族的新宠。

据记载,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的恺撒有一次穿着一件中国丝绸做成的袍子去看戏,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场的人们都被这华丽精美的袍子迷住了,一时间目瞪口呆。

于是,贵族男女争相穿着丝绸衣袍以显示自己身份尊贵,中国丝绸一时间成为罗马市场上的稀罕物。

罗马贵族不停地买买买,刺激了丝绸价格的疯狂上涨,一度炒出了12两黄金/磅的天价,相当于每公斤丝绸46.9万人民币

著名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都忍不住发牢骚,“这比实际成本竟高出100倍!”

他还指出,罗马每年用来购买东方奢侈品的费用高达1亿塞斯特斯,相当于今天的2.5亿美元。

这一惊人的数字相当于罗马帝国年造币总数的近一半,并占年度预算的10%以上。因此,很多人担心中国丝绸的盛行会搞垮罗马的国民经济

老普林尼画像

此外,罗马的保守派还认为丝绸衣物又薄又透,穿在身上有伤风化。元老院也曾多次下令禁止男性公民穿丝绸服装。

但禁令阻挡不了贵族男女对丝绸的喜爱。

公元2世纪以后,罗马对中国丝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但受到上层贵族的青睐,还在下层平民中收获了大批粉丝。

需求越多,利益也就越大。

作为中间商,波斯帝国从一开始就垄断了亚欧大陆之间的丝绸贸易,并不断抬高丝绸的出口价格。此举引起了东罗马帝国的强烈不满。

为了避免让波斯这个中间商赚走巨额差价,东罗马帝国决定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直接进口原材料,并在叙利亚地区建立了自己的丝绸加工业。

垄断地位被打破,波斯帝国的萨珊国王沙普尔二世怒而出征。

公元360年,沙普尔二世亲率大军征战叙利亚,大获全胜。除了缴获叙利亚的丝绸生产设备和工人,还顺便扩充了版图。

沙普尔二世

丝绸贸易的控制权再次回到波斯帝国手中,丝绸的价格再次暴涨 。

东罗马帝国忍无可忍,不断发兵攻打波斯,但却屡屡失败,直到查士丁尼大帝登基

查士丁尼野心勃勃,在和波斯的战争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虽然解除了战争危机,但国内的丝绸仍然供不应求,他决定从源头解决这个难题。

公元550年,查士丁尼秘密召见了几位修士,以重金许诺,让他们远赴东方设法带回蚕卵和桑种

查士丁尼大帝

为避开波斯边关口岸的盘查,这几位修士绕道北高加索(今俄罗斯境内),克服重重困难来到中国。

又想方设法将蚕卵和桑种藏匿在空心的手杖中,这才成功将其带回君士坦丁堡

地中海地区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十分适合桑树生长。东罗马帝国的桑蚕养殖业发展迅速,中国的丝绸生产技术也在不久后传入西方其他地区。

从那时起,欧洲人才终于掌握了梦寐以求、由中国人发明的丝绸技术。

以上内容选自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牛津大学历史教授彼得·弗兰科潘从丝绸之路的视角解读世界历史,揭示“一带一路”的倡议逻辑。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

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世界;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希特勒为了丝绸之路上的资源,将世界推入了战争和屠杀的深渊……

本书观点新颖,内容丰富,好评如潮。不仅是第十二届文津奖推荐图书,还曾获央视10分钟重磅推荐,《人民日报》4度推荐

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看丝绸之路如何影响人类文明的走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