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信、长虹,到LG、三星、索尼,以及未来还有更多的电视、手机和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激光显示阵营,这都不令人感到奇怪。因为在这一轮消费升级的浪潮下,家庭客厅影院级观影体验的最佳解决方案,正是激光显示技术。

乔华||撰稿

最近家电市场大火的,不只有双十一的全民狂欢节,还有彩电业的激光显示技术。近日,三星电子官方微博宣布,正式在中国市场上推出激光显示产品,2款4K激光影院。随后,这2款激光影院产品便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此前的9月,三星刚刚在德国全球首发亮相激光影院产品,相隔不过2个月便迅速选择在中国市场上市。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三星对中国市场的看重与看好,也释放出由三星、LG主导的韩国显示军团,正在对以海信为首的中国显示军团开启一轮全面的追赶之路。

三星并不是第一家加入激光显示阵营的外资品牌,也不会是最后一家入局激光显示阵营的企业。早在2019年,LG便在美国CES展会上推出激光显示产品,并于2020年上半年在京东商城正式发售2款激光显示产品,定位巨幕家庭影院。同样,索尼电视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在欧美市场推出了激光显示技术的家庭影院产品。

此次随着三星激光显示产品于中国市场的全面上市,表明一个由中外企业共建激光显示新阵营已全面形成。同时,这也彻底扭转了过去在全球显示技术领域“日韩领跑中国追随”的格局,首次开启由中国企业主导全球显示阵营的新局面。

三星、LG们之所以在最近2年间相继选择加入激光显示阵营,在智家电看来,原因并不复杂,正是这些国际巨头们已经敏锐地嗅到了激光作为未来显示技术的潜力和方向,看到了隐藏在激光显示技术背后的巨大商业价值。这正是得益于中国彩电领军企业海信,在激光显示技术阵营长达多年的创新、布局与深耕,最终凭借“大屏、护眼、高画质”等优点打通了新一轮的消费升级通道。

众所周知,三星电视在新一代显示技术上,一直力推QLED量子点技术,对于激光显示技术起初并不“感冒”。然而在今年疫情影响之下,激光电视成为彩电市场唯一逆袭的新品类。中怡康数据显示,今年1-9月,激光电视是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产品品类。在美国、欧洲、南非等地区,激光电视是增长最快的品类。另一数据显示,激光电视在2015年到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213.8%,在彩电市场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环境下,激光电视成为电视行业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数据说明一切,事实胜于雄辩。在激光电视增长、彩电行业下滑对比明显的局面下,三星、LG、索尼等外资巨头们深刻地意识到,激光电视成为彩电市场的未来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越晚入局越处于被动的局面,就可能失去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制高点争夺的主动权,这是全球领军企业三星、LG等企业们无法承受之重。在严峻紧迫的形势面前,三星立刻改变了态度,积极投身激光电视阵营。特别是中国代理商,在产品宣传方面,“激光电视”的字眼也随处可见,正是为了追赶海信激光电视的步伐和热度。

当然,三星入局激光显示阵营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毕竟前有海信稳稳占据激光电视的行业首选地位,后有LG这位本国同行的围追堵截,想要在激光领域崭露头角的三星,还需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尤其是在技术和产品上,据悉三星的两款超短焦激光产品LSP9T和LSP7T最大尺寸分别为130英寸和120英寸,采用全新激光技术,可以实现4K分辨率。

相比之下,海信激光电视已经形成了多尺寸、多品类布局,可以满足众多消费者的需求。其75吋、100吋全色激光电视,采用RGB三基色全色光源架构,其色彩表现达到了行业最广色域——色彩顶级标准BT.2020的107%,相当于DCI-P3电影色彩标准的151%,超越高端影院50%,是现在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以及液晶电视都无法触及的新高度。无论是技术、尺寸、画面,还是工艺、设计,甚至价格方面,海信激光电视都完胜三星。

同时,海信激光电视经过十几年的技术铺垫,已经实现从0到1的突破,积累了从研发到整机制造的成熟经验,探索出一条清晰的发展路径。海信还将在五年内与行业分享1000项技术,并于2021年量产卷曲屏幕激光电视,推出8K激光电视和10000流明以上商用激光电视,并还在探索全息等激光显示技术创新升级的空间。

以上种种,都让三星电子清醒地认识到:在激光显示领域,与其说是海信对手,倒不如说海信已经成为这个行业名副其实的“老大哥”和“前辈”,更需要三星及众多品牌的不断学习和借鉴,这不仅有利于自身快速地成长和发展,更有助于推动整个彩电产业加速激光显示技术升级、产品创新和市场普及的全进程。

====

智家电(ijiadian):智能互联网时代家电新媒体,关注互联网智能化拐点时代的家电产业转型进程。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