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个浪漫的国度,唐诗的繁华更让唐朝的天空增加了几分亮色。自此之后,诗歌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后世学习唐诗的人数不胜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从牙牙学语中背诵这些经典名篇。为此,唐诗选集特别多,从唐朝当时就有人汇编,直到现在依然火爆。只不过,在这么多版本的选集中,为何《唐诗三百首》能够脱颖而出,最为出名呢?

首先应该是数量合适,不多也不少。《唐诗三百首》的作者蘅塘退士孙洙生于清康熙五十年,在此前六年也就是康熙四十五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全唐诗》已经编成,“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然而,诗歌数量太多,导致良莠不齐。小珏家中也有一套《全唐诗》,说实话没翻过几次,几乎就是摆设。

其它的诗集也或多或少存在这个问题,都是贪多求全,这给爱好者很大的负担。孙沫很能舍弃,在近五万首唐诗中,单单挑选了75位唐代诗人及2位无名氏的诗作共313首。对于爱好者来说,如果不是专门做研究,已经足够用了。

五万首唐诗中选取三百多首,比百里挑一还要严格。因此,能进入孙沫法眼的,篇篇都是精品,质量上乘,没有滥竽充数的。尽管也有遗珠之憾,比如李贺的诗歌风格独树一帜,没有能够入选,但总体来说算得上百花齐放。

另外,孙沫的人品道德和生活经历也成为这本诗集的保障,这一点少有人提。在此之前,唐诗选集的编写者大多是不得志的文人,满腹牢骚,选诗不免有些偏颇。还有些选集的编写者主观意识太强,选材比较片面。

孙沫则不同,他通过科举考上过进士,当过各地知县,也做过江宁府学教授等职务。这让他个人少了几分戾气,多了些正能量。而且孙沫为人善良,为官时深入民间,体察百姓疾苦,这也让他选的诗歌比较接地气。诗集编写者,就如同教师一样,道德情操的保证,也让整本诗集的主题健康向上。

最后,《唐诗三百首》的选材也是煞费苦心。313首中,杜甫所占的分量最多,达38首,王维的29首,李白的27首。这样的安排是煞费苦心的。在李白和杜甫生活的年代,当然是李白甚至王维的名气更大,杜甫只是他们的小弟。然而,杜甫却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诗歌,他严格要求格律,反复推敲,终于能与偶像平齐。

也就是说,李白作诗更多的是天赋灵感,而杜甫更依赖于长时间的训练以及对诗歌规律的理解。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杜甫的方法更适合我们。这也导致从宋朝之后,学习杜甫诗歌的人更多,文人大多推崇杜甫,《唐诗三百首》无疑为初学者搭建了基础和平台。

所以,孙沫精挑细选的《唐诗三百首》能成为最畅销的唐诗选集,绝非偶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其,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美誉。不过,还是有朋友问过小珏,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

孙沫没有提到过,但小珏可以猜想。一是因为选了313首诗,取整三百首是没有问题的。二是因为在古代“三”代表这大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您可以理解为读完这三百首,就可以了解唐朝数不胜数的诗歌。三是因为孔子编写的《诗经》就被称为《诗三百》,作为儒生,孙沫也是在向孔圣人致敬吧。

很多读者私信问小珏,如何能培养孩子养成阅读唐诗习惯,进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小珏也不是教育专家,但我们现在有专家啊。推荐一套儿童书籍,涵盖《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论语》等等十本书籍,可以一次性解决很多问题。讲解不深,通俗易懂,配图很多,适合低年级的孩子延伸阅读。不管什么时代,多读点书总是不会错的。而且,平台与商家搞活动,一套10册原价128元,现价才99元,双11期间没有套路,链接奉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