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为钱财,有些人会被猪油蒙了心,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钱财到底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因为争钱财而丢了手足亲情,那就是得到了钱财也不会心安的,也不会真正快乐。

亲情、爱情、友情,这是一个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情感,因为有情,人才会觉得生活美好。钱财的确很重要,但到底是可以挣的,人生一世起起伏伏,此刻没钱不等于永远没钱,此刻有钱也不等于永远有钱。

有些人家因为分家产会闹得不可开交,甚至闹到法庭上,这让父母多心寒。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不单单是给父母吃饱穿暖,还要让父母心情愉快。子女之间为钱财争得面红耳赤,父母还会高兴吗?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有些父母会立下遗嘱,还有的父母会在世时,早早地分好财产。做父母的要尽量一碗水端平,公平地对待每个子女,这样子女之间会少很多矛盾。

02

东汉光武年间,在会稽郡阳羡县,有一户姓许的人家。大哥许武,15岁;二弟许晏,9岁;三弟许普,7岁,他们父母双方。许武既要管理家产,又要照顾两个弟弟,还要刻苦读书,生活很不容易。

许武每每去田里耕种时,总是带上两个弟弟,让他们看着。自己读书时,也让两个弟弟坐在旁边,他一边自己学习,一边教两个弟弟。兄弟三人总是睡在一张床上,许武既当爹又当妈,教诲着两个弟弟。

几年后,许武该要娶妻了,但他觉得娶妻后就没法好好照顾两个弟弟,所以一直拖着。后来,郡守向朝廷荐举许武,朝延征许武为议郎。许武离家前,一再嘱咐两个弟弟在家要勤于功课,要用心经营家业,不可荒废。

许武到京城后,朝中大臣探知他还未娶妻,就纷纷想跟他结亲。但他想到自己若娶了官宦人家的小姐,他日兄弟娶的是普通人家女子,妯娌之间恐会有矛盾,所以他谎称自己在老家已定亲,只是还没完婚。

03

许武后来官至御史大夫,但两个弟弟还在老家,没人荐举他们。许武觉得自己荐举的话不妥当,所以他思来想去后,向朝延上疏要回家省亲,朝延批准了。

许武回到老家后,先去给父母扫墓,再询问两个弟弟的学业,稽查田宅等。两个弟弟方方面面都做得很好,他非常满意。省亲的日期快结束时,许武向武朝推说有病,不愿为官了。

接下去,许武给两个弟弟定亲,然后自己娶妻,再给两个弟弟成亲。这些事办完后,他提出要分家了,请来族里很多长辈。许武说自己在外做官,各种应酬多,开销也大,所以要多分家产。

最后,许武得了大部分家财,两个弟弟加起来不及他十分之五。族人们都看不过去了,他们一直觉得许武照顾两个弟弟,现在看来他是徒有虚名,实则自私自利。

04

两个弟弟向来都是听大哥的,所以大哥说这么分,就这么分了,各自的妻子也没什么话。这事传出去后,两个弟弟的好名声一下子传开了,大家都说两个弟弟宽容大度,为人厚道,是真正顾及兄弟情的人。

这好名声也传到了郡守那里,那时正值朝延下诏求贤,郡守就荐举了许晏、许普两兄弟。于是,兄弟俩入京为官了,短短五年里,兄弟俩皆官至九卿之位。这时,许武给他们来信,劝他们回家,他们便向朝延辞官。

但朝延爱才,舍不得他们走,便给他们换了岗位,并允许他们回家省亲。兄弟俩回到老家,许武已经把家业经营得更大了,但他把所有的家财都拿出来分给两个弟弟。

原来当年分家,他是故意多要家产的,只为了给两个弟弟博个好名声。现在他让两个弟弟回家,是怕他们树大招风,想让他们急流勇退,以避贤路,两个弟弟知道真相后感动不已。又过了几年后,两兄弟纷纷辞官,告老还乡了。

05

上面这是《醒世恒言》里的一则故事,手足情深,如果真正为兄弟姐妹着想,那就要为他们的未来思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己为官,可以在钱财上帮助兄弟姐妹,但这不是真正的帮助。真正的帮助,应该是让兄弟姐妹有谋生的能力,帮助他们闯出一番天地。

古时的人尚且明白这些道理,现代人更应该要珍惜手足亲情,真正帮助到兄弟姐妹。世界上很多关系,都随时会发生变化的,唯有手足亲情是永恒不变的。

哪怕兄弟姐妹间吵得天翻地覆,打得头破血流,但他们依然还是兄弟姐妹,谁也无法改变血管里的血,血浓于水。因为手足亲情,千万不要为钱财而斤斤计较,一奶同胞,世界上也就只有这么一两个手足亲人,有的还没有呢!

那些为父母的财产而闹到法院上的人,可曾想过,你就是赢了官司,也输了亲情。也许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并不觉得亲情多重要,但在人生关键的时刻,只有血脉相连的亲人才会挺身而出,才会为你心疼。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