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是汉景帝的丞相,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功臣。

说实话,如果不是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景帝刘启未必能坐稳江山。

当初景帝削藩时手段过于刚猛,激起了七国判乱,是周亚夫临危不惧,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平定了七国之乱,周亚夫因功升为丞相。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

他的父亲周勃曾是诛杀诸吕,拥立汉文帝刘恒即位的功臣,两度为相。

父子二人可谓是父一辈子,一辈尽心尽力辅佐文、景二帝。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只因景帝请吃肉时没给筷子,周亚夫向仆人要了双筷子,引起景帝的不满,周亚夫最后被活活气死了。

问题来了,汉景帝请吃肉没给筷子,周亚夫怎样做才能活命呢?

说实话,周亚夫的臭脾气决定了他最终被景帝踢开的结局,如果他当时不要筷子结局还会好一点。

周亚夫因平定“七国之乱”升为了丞相,然而在相位上,他时常和景帝唱反调,表现出政治上的幼稚和固执。

周亚夫打仗有一套,玩政治却差得太远了,这是他有一说一,刚直的性格所决定的。

比如景帝提出要废太子刘荣,立小儿子刘彻为太子,这时周不会察言观色,反对汉景帝废刘荣。

▲汉景帝刘启

又如景帝想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也就是景帝想把自己的小舅子封侯,这时周亚夫又提出了反对。他说汉高祖刘邦曾立下“非刘不能王也”的祖训,并且杀白马为盟,劝说景帝“王信姓王不姓刘”不能封侯。

景帝虽然不高兴,但周说的没错,也就忍了。这两件事表现出了周亚夫不会顺情说好话,是个正值的人。

接下来一件事儿,周亚夫做的就不对了。

当时汉朝和匈奴经常发生战争,汉景帝为了笼络匈奴叛将,也是为了树一个标杆,让更多的匈奴将领叛逃,于是就把叛逃过来的匈奴将领封官。

这时周亚夫表现出了政治不成熟,他说皇上要把匈奴降将升官,汉朝的将领就会不高兴。这次汉景帝没听周亚夫的话,而是执意封了匈奴降将。

由于没有采纳周的建议,他表现出很不高兴的样子,好长时间不给景帝好脸色看,景帝逐渐疏远了他。

▲周亚夫

虽然周反对废太子刘荣,但景帝很喜欢刘彻的母亲王美人,于是决定要立刘彻为太子。

在立刘彻为太子之前,汉景帝决定再试探一下周亚夫,观察一下他的态度,于是就借口请周吃肉,但是不给他筷子。

周的脾气很暴躁,看到景帝没有给自己筷子没办法吃肉,于是就呵斥仆人赶紧拿筷子来。

景帝一看周亚夫态度如此不恭,假如以后小儿子刘彻做了皇帝,就他这臭脾气儿子玩不转。

不久,景帝的臣子们为了讨好皇帝,用莫须有的罪名把周下了大狱。

说实话,如果景帝对周亚夫没有成见和不满,没人敢向周亚夫下黑手,这都是周亚夫臭脾气和不识时务造成的。

当时景帝没有给筷子,是试探周如何处理这件事儿?周亚夫想活命就应该顺着景帝的意思去做,不给筷子周应该用手拿起肉来吃,绝对不能向仆人要筷子。

不给筷子的意思是景帝想让周照着他的思路去做,言外之意就是说我想立刘彻,那么你就别反对。

现在要筷子就说明周不顺着景帝的思路走,景帝要立刘彻他仍然反对。这才是景帝一脚把他踢开的主要原因,景帝要为将来的儿子清除障碍。

周亚夫如果低调一点,景帝可能会放他一马。但是周态度很嚣张,呵斥仆人拿来筷子,我还活着他就如此嚣张,将来能善待刘彻啊!景帝大怒佛袖而去。

综上所述,周亚夫刚正的性格,不会圆融变通,缺乏政治经验,造成了他最后的悲剧。

文/秉烛读夏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