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只是风险规避的补充

你的车子买了50万的商业保险,那么请问你会因为50万的保额而不敢开车出门吗?万一撞死人或者撞到人家的豪车,50万的保额还不够赔呢!

保险保险它只是保险公司给予的一定保障,它并不能完全的规避风险。

如果你没有购买保险,生病了你就不去医院了吗?买了保险,去医院就不能发钱了吗

在2015年之前,我国是不存在《存款保险条例》的,也就不存在所谓50万的最高本息保障,人们就不敢把钱存在银行里吗?

反而出了《存款保险条例》,要去说50万的事,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理财产品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底层资产

国债它不属于存款,不受《存款保险条例》保障,难道它的风险就大于存款吗?显然不是,信用风险的大小取决于信用机构,而不取决于保障机制。

我国最安全的产品应当是国债,因为它是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发行的债券。

其次安全的是银行存款,因为它是以银行信用作为担保的负债——对银行的监管可以说是金融业最严格的监管。

银行是间接融资的中间商,即有多少存款它才能向外贷多少钱,赚取的是利差,它的经营风险本身是较小的。再加上《银行法》里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以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里规定储备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2.5%和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1%。

什么意思呢?一家银行资本只有10亿,那么它的最高贷款额只有10/8%=125亿,哪怕它能吸收200亿的存款,也只能贷这么多钱,否则要增加资本(资本来自于所有者权益,比如股东,而不来自存款负债)。再加上储蓄资本要求和附加资本要求,实际贷款是要远远低于125亿的。

比如工商银行它的资本充足率目前为16.47%,即使银行面临信用风险,首先要亏钱的是股东,而不是存款人。

还有我国存在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大银行12.5%,中小银行10.5%,该比例是指吸收多少存款要向央行缴纳一定的比例),这足以应对银行流动性带来的风险——银行破产倒闭大多都是因为流动性而破产倒闭,即集体到银行取钱。

退一步来说,银行的后台还有中央银行和银保监会,当银行面临信用危机时,它是要被中央银行和银保监会接管的(银行法有相关规定)——中央银行和银保监会就会利用自身的资源重组银行,不致使存款人受到损失,比如前段时间的包商银行,存款人并不会因其破产遭受损失。

因此,一个产品安不安全不是因为它购买多少保险,而是因为它的底层资产。反而像助推美国金融危机的信用违约互换,底层资产是次级贷款,买多少保险都是枉然,反而会蒙蔽投资者的双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