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一

你经历过痛苦吗?

人生太长,总有高峰低谷。

一个人想要过得好,不是学着避免苦难,而是学会如何走过苦难。

面对痛苦,很多人选择忙碌,起初可能是一种麻痹,但日复一日地忙于自己喜欢的事,终于能为自己带来精神上的救赎。

正如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的第一篇中写下:“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生活吻你以痛,那就投身于不朽的事业中,抵御这种痛苦。

就像走到人生边上的杨绛。

01

杨绛原名杨季康,她与钱钟书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一向被人们羡慕。

他们的开始仿佛是命中注定,杨绛同与钱钟书都是无锡人,但杨绛生于北京,后来举家南迁苏州。杨绛一直希望入读清华大学文学院,但因为各种外界原因没能入读,因此杨绛先进入东吴大学读书。后来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杨绛北上进入清华大学借读。

也正是在此期间,杨绛与钱钟书相识相恋。

当时钱钟书已经在清华外文系读了三年书,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他是人们公认的大才子,当年入学时数学只考了15分,国文和英语却近乎满分。

杨绛与钱钟书结识后,很快便鸿雁传书,最后达到一天一封的程度。

两人也将恋爱的事告诉了父母,相识两年后,他们在1935年回苏州举办婚礼。那时的杨绛已经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专业。

因为两人的姻缘是在清华展开,杨绛的母亲甚至打趣女儿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婚后的杨绛和钱钟书恩爱异常,他们一同前往牛津大学留学,并在1937年迎来了幸福爱情的结晶,可爱的女儿钱瑗。

战争年代,他们回到国内,一起度过艰难的岁月,坎坷与磨难中,杨绛与钱钟书相扶相守,一家人过得平和幸福,其乐融融。

在钱钟书心中,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因为有杨绛在,钱钟书才能安心于创作。一起走过的60多年里,钱钟书写下《围城》《谈艺录》《管锥编》,成为当代最著名的学者和作家,杨绛也在辛苦持家中翻译了《堂吉诃德》,写下《干校六记》等作品。

02

“我们仨”的美好生活,到1997年戛然而止。

那一年早春,他们的女儿钱瑗去世了,1998年年末,久病的钱钟书去世,凄凉人世,只剩下杨绛一人。

她曾因为心痛,感到无比麻木,没人知道那段时间持续了多久,我们只知道,她最终又拿起了笔,投身自己热爱的事业,也是他们一家三口共同的爱好与事业。

钱钟书去世后留下了很多笔记,那是他从牛津大学读书起便养成的习惯,因为那里的图书馆不许外借,更不许在书上留下痕迹。他的笔记有时比书的原文还多。

等到钱钟书去世后,杨绛将那些笔记整理出来。

有外文笔记,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和拉丁文,除了很小一部分是打字机上打出来的,绝大部分都是手抄。因为读的书太多,钱钟书的笔记很多是前后互相引证参考的,极难编排,而杨绛不懂德文、意大利文和拉丁文,只能求助于翻译《围城》的德国汉学家。

除了外文笔记,钱钟书还留下了大量中文笔记和日札,因为经历过运动,其中很多地方都被涂抹和剪残,但杨绛还是戴着眼镜,将多达7万页的笔记整理出来。

这既是她的事业,也是她缅怀钱钟书的方式。

那本风靡散文集的《我们仨》,最初是钱瑗想写的,但病床上的她只写了前面几篇,病情便恶化了。

看书、写作,是“我们仨”一直以来的共同爱好,这未完成的心愿,杨绛替女儿完成了。

年逾九十的她带着无限悲痛与眷恋,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笔耕的时光,也让余生变得不再乏味难熬。毕竟,她有文字为伴,而这些文字,都曾是钱钟书与钱瑗最爱的。

03

没有人知道,命运安排的分别会在何时来临,我们只能好好地活在当下,并在失去后的岁月里,努力过好独行的每一天。

十多年的兴趣和爱好,让杨绛有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也将她的余生从孤独中拯救出来。93岁的她出版了散文集《我们仨》,96岁出版《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97岁时,她将目光投向哲学领域,开始研究柏拉图的《斐多》。

每个人都终将老去,也要独自面对分离,面对孤独的每一天。这是我们无法逃避也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用更为积极的态度,投身不朽的事业。

失去一切,也不要失去自己,只有那些内心充满信仰的人,才能在信念的支撑下,活得充实、优雅而心安。

就像杨绛,在失去亲人、爱人和女儿之后,选择了让文字陪伴自己安度余年,让每一天都活得有意义,让每一天,都不孤独。

这是杨绛的坚强过人之处,更是她的人生智慧。

她知道逝者已逝,以往难追,未来的人生,只有自己。

只有自己能陪伴自己,这样无论是精神还是灵魂,才能不觉得孤独。

内心的平和,不过如此。

杨绛最终享年105岁,即便是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里,她依旧身体硬朗,思路清晰。

体会过幸福,经历过痛苦,看尽世间悲欢离合,她仍然没有被苦难击倒。

曾经,家人爱她,后来,她替他们爱自己。

身为女人,你要有独自面对苦难的勇气,更要有独自面对人生的底气。

如果你有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不断为之努力,那么这份事业终究会庇护你抵御痛苦。

依靠家人和爱人,并没有错。

可是谁也不能保证陪伴我们走完漫长的一生。

杨绛的一生,便是女人最好的榜样。

她幸福过,痛苦过,最终她投身于不朽的事业之中,当挚爱离去,一支笔,一叠稿纸,让她不再孤独。

在文字里,她得到了灵魂的救赎。

在事业中,她得到了精神的庇护。

— END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