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方蓝字“24楼影院”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记得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几年前,蒋胜男的小说《燕云台》横空出世,以如流笔翰描绘了契丹皇后萧燕燕的传奇人生。

最近, 剧版《燕云台》上线,和小说一样,《燕云台》中率先出场的人物是年方二八的少女萧燕燕 (唐嫣 饰)。

这似乎是成长史诗的必备情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她之所以成为她,需追溯到年轻的时候。

但凡创下丰功伟绩之人,都有些超前于时代的特征,萧燕燕也不例外。她从来都不服气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觉得女性质素完全不输男性,理应为报效家国出一份力。

大抵是出生于宰相之家,耳濡目染于文韬武略的父亲,萧燕燕把花木兰视作自己的精神导师。

与她相比,大姐 萧胡辇 (佘诗曼 饰)、二姐乌骨里 (卢杉 饰)更符合那个年代对女性的期许,活在父权与夫权的规训下。

目前的争议集中于《燕云台》萧燕燕邂逅恋人韩德让的部分。部分观众认为:两人的爱情线未免也太像偶像剧了,不大符合萧燕燕巾帼英雄的人设。

但其实把《燕云台》理解为一 部历史群像剧可能更合适一点,萧燕燕x韩德让并不是剧中的唯一CP。

从第三集开始,会发现剧情节奏骤变,围绕萧燕燕和韩德让干净利落地编织了一张细密之网,把他们身边之人巨细无遗地网罗其中。

大辽由耶律阿保机建立,阿保机的妻子姓萧。因此,剧中提到的王族一系皆为耶律氏,后族一系皆为萧家。

手握大权的 萧思温(刘奕君 饰)身份尊贵,萧家三女自然是后族姑娘,理应嫁给王族或皇亲国戚。

萧思温效忠的主是穆宗 耶律璟 ( 宁理 饰),他把侄儿耶律贤 ( 经超 饰)收作义子。因为耶律贤的父亲在多年前的祥古山之变中丧生,而耶律璟是这场政变的既得利益者,顺理成章地接过了王位。

耶律贤的挚友便是 韩德让 ( 窦骁 饰),韩家世代为官,是汉人从政的代表人物。韩德让接下家族衣钵,立誓保护正统血脉,为耶律贤夺位鞠躬尽瘁。

处处和耶律贤作对的是耶律璟的亲弟弟 太平王 ( 谭凯 饰),他手握兵权,野心膨胀,对王位虎视眈眈。

耶律贤的另一个叔叔 耶律喜隐,同样觊觎王位。他认为自己才是正统继承人,并多次策划谋反。

萧家三姐妹的分歧在于选择的不同:大姐萧胡辇嫁给太平王;二姐乌骨里嫁给耶律喜隐;小妹萧燕燕心属韩德让,因此站在耶律贤一边。而这三个男人,恰好是争夺王位的有力人选。

《燕云台》的主要矛盾,是围绕萧家三姐妹及她们的丈夫而展开,其背景是错综复杂的逐权之战。

可以说, 大辽的棋局早已摆好,萧燕燕是棋子,其他人亦是棋子,大家皆为盯着“帅”的局内人。这场宦海浮沉,注定有人早早退场,有人笑到最后。

(人物关系图)

群像难拍是共识,如何在有限剧情内赋予多人的角色魅力?

近些年的群像后宫剧、群像武侠剧都脱离不了《红楼梦》《水浒传》的影子。名著之所以为名著,是因为它们不满足于个人格局,而是以群体症候反应时代之音。

《燕云台》在营造群像上,还是下了一定的功夫。单用“宦海风波”不能完全概括它的内容。表面上是你来我往的政治博弈,暗地里是不同治国理念的冲击碰撞。

对大辽历史有所了解的观众,早已知道了众人的结局。

但比起最后的赢家萧燕燕,我更愿意看史书字缝里一笔带过的人物如何厮敬厮爱、如何龙争虎斗、如何抱恨而终。

穆宗耶律璟 ,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暴虐君王。在执政后期,因终日放纵,酗酒嗜睡而得名“睡王”。

上能演清明律师,下能演变态狂魔的宁理,把耶律璟一角演绎得入木三分。

他首先是万人之上的穆宗,面对群臣百姓有 威严之相。清醒状态下的耶律璟,颇有几分帝王气质,宁理会把台词念得一字一顿,以凸显王之庄重。

其次,他又有 残暴变态的一面,乐于屠杀和折磨身边侍从。此时此刻,宁理的脸上只剩下狂暴与轻蔑,正因为打心眼里瞧不起身份卑微之人,他才会习惯性地滥杀无辜。他的眼中没有任何情感,如同在端详物件或猎物。

耶律璟是一个复杂的君王,单纯表现他的狠毒会让角色脸谱化。宁理摹拟 精神病患的状态,演出了可恨之人的可怜之处。耶律璟母亲早死,监护人残虐,即使登上王位也始终抱有恐惧不安。

一场酒后发疯戏,诠释了耶律璟的弱点。宁理面露无助,瘫软在地上,时而呼喊有刺客,时而担心命不久矣。相对真实脆弱的一面,只暴露在亲弟弟太平王面前。

历史仿佛一场轮回, 新王耶律贤的前半生和耶律璟有相似之处。父母惨死、监护人残虐、被喂药禁足,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打击几近压垮了他。

仔细观察,会发现经超在演绎 中,偶尔会露出忧郁消极的一面。眉宇间淡淡的忧愁,全然是因为对自身命运、大辽将来的担忧。

和耶律璟不同的是,他先后得到韩德让、萧燕燕 的辅助与引导。在强烈使命感的驱使下,他领悟了明君之理。

耶律贤 扮猪吃老虎的白切黑人设比较带感,经超也顺利完成了谦和退让与锐意争取之间的转换。

耶律璟在位 时期,处处韬光养晦,佝偻的外形加虚弱的声线,让每个人都认定他是病秧子。

黑山临危继位一场戏,一改之前的颓靡,动作上多了几分舒展。没有什么夸张的表情,但眉目间流溢的自信令人信服他的 王者风范。

刘奕君扮演的 两朝宰相萧思温,自有他的绝妙之处。他的眉头总是紧缩,眼珠转动频率较快,这些细节表明了萧思温是个时刻在思考的人。

他在想什么呢?

在 为家国忧虑。

对于大辽而言,他是一人之下的宰相,必然忧心着江山社稷。他的 城府心计,其实是肉食者为人处世的刚需。只有坐稳这个位置,才能更好地为百姓谋福祉。

无论是太平王、耶律喜隐还是耶律贤,都希望得到萧思温的支持,韩德让也曾多次充当说客。但身居高位的萧思温,牢牢把握住一个 “稳”字。刘奕君的状态经常是: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波涛汹涌。他微微压抑着自己的眉头嘴角,不轻易流露出任何感情。

这幅圆滑稳重的面孔,只 有在情况紧急时才会变色。第一次是耶律璟醉酒误国事之时,他怒吼出条条青筋;第二次是立新君之时,他在紧张情绪中当机立断。

对于萧家而言,他是三姐妹的父亲,对她们的未来有所期许。刘奕君在面对女儿时,明显表情上松垮下来,多了几 分随意感与慈爱感。

前期女儿们不断闯祸,他大有几分“天塌下来爹顶着”的气派;后期女儿们面临出嫁,他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为她们分析局势,力求人生最优解。

随着耶律贤继位,萧燕燕入宫,《燕云台》的剧情已经过半。坊间传闻,佘诗曼扮演的 萧胡辇一角,后期会彻底黑化,与妹妹反目。

用“黑化”二字来形容她似乎并不恰当,她担得起 女中豪杰的名号,只是选择了和萧燕燕截然不同的道路。

萧母去世得早,她便把“ 长姐如母”牢记心头,凡事都听父亲安排、依让着妹妹们。在妹妹们懵懂幼稚之年,她就早熟地接过家庭重任。

温柔谦逊外表下,有一颗愿为家人牺牲的无畏之心。这也能解释她为了乌骨里出狱,可以立刻答应太平王的求婚。这场哭戏,佘诗曼演绎得我见犹怜,她不想草率许婚,却为形势所迫。那几滴顺着脸庞留下的泪水,既是因为担忧妹妹出嫁,又是因为违背了自己的本心意愿。

婚后,在太平王的呵护下,两人感情越来越深。如果说之前她可以为家人牺牲,那么此时也 可以为丈夫牺牲。

朝堂政变,太平王一夜之间成为被缉拿的对象。为了护着丈夫离开,她毅然拿刀指着自己,苦求他们能给他一条生路。这一次,佘诗曼眼眶红红,却不让眼泪轻易掉落。短短一天时间,她经历了太多变故,只有横下心来才能为心爱之人谋一条生路,纵然再想哭也要苦苦撑住。

太平王远走高飞,她万念俱灰回到娘家。这时,她得知萧燕燕不能与恋人韩德让结婚,而是要进宫为妃。她再次为妹妹去乞求父亲,先不偏不倚地磕了头,随即眼泪如断线珍珠。佘诗曼想表达的情绪很复杂,其一是为妹妹的命运担忧,其二是感慨于自身的悲剧,两两相加,分为可怜。

医学教授戴维·丹尼尔斯曾提出“九型人格”的概念,萧胡辇显然是其中的 助人型(奉献型)人格,她乐于帮助每一位身边人,就是不会为自己打算。但助人者的深层欲念,其实是渴望被爱。

谁能施与她全心全意的爱?答案不是父亲和妹妹,而是太平王。太平王 对外雷厉风行,对内柔情似水,珍惜且尊重这段亲密关系,因此也得到了爱的回报。如果说后期萧胡辇会变得疯狂,那必然与太平王的命运有极大关联。

《燕云台》看到一半,唏嘘众人的命运都逃脱不了“不得已”三字。

成为皇后的萧燕燕,被迫放弃了爱情,一句“活着不止有爱情”是欢迎她来到成人世界的冰冷箴言。

恋爱脑的乌骨里一心系着丈夫的理想,努力帮其运筹谋反之事,却不知更大的灾祸悄悄袭来。

萧胡辇先后为父亲、为妹妹、为丈夫而活,终于决心为自己活一次时,却发现早已茕茕孑立、腹背受敌。

三姐妹的选择不同,人生际遇也因此不同。 权力、亲情、爱情中摇摆的她们,终究走向了不同结局。

《燕云台》不该被定义为萧燕燕的个人爱情故事,而是所有人共同烘托的一场大戏。

他们或欢愉或哀婉的故事承载着时代变迁的烙印,如同一艘引渡船,终究带领观众驶向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