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利研究院

作者:复利研究院经济金融研究组


借贷利率还真不是越低越好……



01

平安银行胜诉,15.4%不适用金融机构!


今天平安银行赢了一件可能对金融行业带来重要影响的诉讼案件。


根据“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12日发布的消息,《温州中院终审:金融机构借款合同等金融纠纷 不适用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



其中明确表示:


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认为,本案系金融借款纠纷,根据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该司法解释。


故一审判决将本案金融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利息、复利和逾期利息参照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按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进行调整,属适用法律错误,应予纠正。另,在本案一审受理时,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尚未实施,该司法解释亦依法不适用于本案。对于平安银行温州分行的二审上诉请求,根据合同约定,案涉贷款的月利率为1.53 %,即年化利率为18.36%;贷款逾期后,如按合同约定的月息加收50%标准计收罚息,则逾期利率达到年化27.54%。本案中,平安银行温州分行一审起诉和二审上诉请求均主张按月息2%即年化24%计收案涉贷款利息,平安银行温州分行的上诉请求成立,二审依法予以支持。


根据温州中级法院的判决,平安银行最终胜诉,被告仍将按照年化24%的利率向平安银行偿还贷款利息。


这一纸判决意义很重大,最重大的地方是什么呢?


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清楚表明:


金融机构借款合同等金融纠纷不适用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如果该这一案例的裁判规则被普遍适用,这将对未来金融机构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回顾此前的一审判决,整个金融圈为之震动。


今年9月,《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在业内引起非常大的的关注。



这则判决一出,各大金融机构就懵了,整个金融市场广泛关注这个案件的走向。


业内普遍认为,所有持牌金融机构名义上不适用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法院的判决,是否意味着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也适用于金融机构?如若适用,将对金融机构影响重大。


之后,平安银行温州分行就该案提起上诉,该案的终身判决今天宣布。


这个判决,也对几个月来,萦绕在许多金融机构心头上的一个困扰,做出了解答。



02

金融机构可以放下心来了


其实,这个案件其实本身并不复杂,但是涉及到最新出台的一条法律法规,所以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时间回到今年8月20,最高法召开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新闻发布会。


最高法发布会


其中对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的确定,最高法决定:


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为标准,取代原《规定》中“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的规定。


以2020年7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85%的4倍计算, 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15.4%,相较于过去的24%和36%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在之前,民间借贷其实适用的是24%和36%的两线三区规定:


即低于24%部分受到法律保护,拿不到手法院可以帮你。


高于24%低于36%部分,你能拿到手就是你的,拿不到手法院也不会帮你去要。


高于36%的部分,你即使能拿到手,如果对方起诉,你也要还回去。


现在新规来了,没有24%,没有36%,只有15.4%。


如果你借给别人钱,约定的利息超过了15.4%,即使他还了钱,后期到法院去告你,你也要把超过15.4%的利息退给他。


这个对民间借贷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大家今后借钱也要长个心眼。


那还有个问题,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是15.4%,那金融机构呢?


虽然当时写明了这个新规仅适用于民间借贷,不适用于金融机构,也就是说持牌机构的话,还是按照24%来的。


但是,过往法院不乏以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来约束金融机构信贷行为的判例。


按照此前司法判例,对消金公司、银行等金融借款纠纷,同样适用这条利率红线。


所以说,此前金融机构完全不慌,那也是不可能的!而这次温州中院给出的终审判决,也算是给很多金融机构吃了颗定心丸。


事实上,不光是金融机构,其实我也是支持温州中院这一次的判决的。



03

利率红线降的越低越好吗?


《规定》指出,利率的下调,最初的出发点是:


保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的下降。


也就是说,解决小微企业、工商个体户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主要出发点。


过高的利率,确实让小微企业融资负担加重。最高法的考虑,也不无道理。


但是市场人士指出,“但利率的调整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一刀切。”


比如,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完善,资金充足,因此利率很低。


但是现在中国的金融体系尚不健全,需要调动各种资金进场,供应实体经济。


打一个比方:


金融就像血管,给国家输送血液,“但利率红线定得太低,就如毛细血管被堵住,会导致一些组织坏死”。


当利率被强制调低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放款人不再将钱给小微企业,而是转去做其他的投资,这不但不会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难问题,反而会加剧这一问题。


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就是,价格管制会打击商品供给,恶化供求关系。


利率红线过低,大量借款人会被赶出市场。除非政策逼迫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幅度下沉,否则只会让企业的融资变得更难,甚至还会更贵。


所以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利好,因为以前小微企业的总体融资成本甚至会高达36%,对它们的压力很大,而现在降到15.4%,对它们有好处。


但强制降息后,一些资金提供方不再愿意提供资金,对于信用资质不够的小微企业来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两难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