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居民个人还是国家政策,从来没有像对储蓄存款一样左右摇摆。对于居民来讲,不增加储蓄存款难以满足未来的需求,增加储蓄存款则会影响现在的生活质量;对于国家政策来说,增加储蓄存款影响现在的消费和内需提升,不增加储蓄存款则缺少投资的资金来源。#理财大赛第三季#

第一,近几年来,我国储蓄率虽然仍居世界第一但已经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

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曾经以高储蓄率而自豪过,并以勤劳和节俭而称为美德。

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储蓄率不仅达到世界第一,“巅峰状态”时一度上升到51.8%左右;正是如此高的储蓄率才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来源,这也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

但是随着2008年储蓄率达到顶峰,特别是我国居民投资意识的增强和投资渠道的拓展,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开始不断下降,虽然在2009、2010年时我国储蓄率依旧保持在50%以上,但自2009年以来我国储蓄率开始逐步下降,到了2011年就跌破到了50%以下,然后一直仍然处于下降的趋势,到2019年仅为45%。

依靠我国强大规模的储蓄存款余额,不仅支持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国居民的财富规模。根据央行数据,2019年12月末住户存款余额为82.14万亿,比上一年增加9.7万亿元;按照14亿人口来计算的话,人均存款为5.8万,2018年人均存款余额只有51900元。

第二,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下降,居民真的“没钱”了吗?

虽然说,我国的居民储蓄在不断地下降,但是居民储蓄存款的整体规模仍然在增加。2020年前三季度人民币住户存款增加9.95万亿元,居民存款仍然具有非常大的规模增。但从2020年10月份的储蓄存款情况看,居民储蓄存款却呈现减少的状况,根据央行的数据,2020年10月份当月住户存款减少9569亿元,接近万亿水平。

居民的储蓄存款下降是否就表示居民真的没钱了呢?也不尽然。

从居民收入情况看,老百姓并没有减少收入和可支配支出,根据相关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0512元,增长3.2%。因此,无论是可支配收入还是可支配支出,并没有减少。

从银行理财产品的变化情况看,银行居民理财产品投资规模并没有减少。数据统计,2020年3季度个人非保本理财存续规模估计为21.35万亿元,环比上升1.06%。可见理财分流了一定的存款规模。

另外最重要的当然是股市分流了,虽然今年的股市动荡不定、起起伏伏,但人们在坚持牛市趋势的大判断之下,仍然对大众有较大的吸引力。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沪深两市9月新增投资者154.13万,同比增长60.09%;今年年内新增投资者数量为1,375.35万户,平均每月新增152.82万户。在今年1月和7月分别突破1.6亿和1.7亿投资者整数关口后,截至三季度末两市投资者数达到17,350.59万户,同比增加10.29%。根据数据显示,前三季度A股成交总额为157.96万亿元,而2019年同期为99.91万亿元,同比增长58.09%。

结论,居民储蓄率虽然在下降,那是因为投资越来越多元化;居民储蓄虽然减少了,并不代表老百姓没钱了,只能说明居民理财投资的渠道越来越多了。(麒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