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有热心粉丝向我们平台爆料

市区健康路上的一家闲置报刊亭

前几天被拆除了

这意味着

诸暨街头的报刊亭又少了一家

据邮政文化传媒部统计

最辉煌的时期全诸暨曾拥有65家报刊亭

那么如今

还有几个报刊亭在营业?

为此,小编咨询了诸暨的相关部门

截至目前

诸暨市区范围内正规经营的报刊亭只剩下3家

乡镇只剩下2家

时间飞逝

很多以前习以为常的事物正逐渐消失

就像这路边的报刊亭

你也许都没在意就消失了

暨阳路浣江中学附近这家报刊亭,目前呈关闭状态。附近商家的员工告诉小编,这间报刊亭是今年才关停的,可能受到疫情的影响,年初起就没有营业过。

好不容易,小编采访了诸暨几个还在经营报刊亭的老板。在时代的滚滚潮流中,他们依旧坚守在这方寸之间,一起来聆听他们的故事。

-01-

“诸暨现存唯一一家真正的纯报刊亭”

从业近20年,暨阳路(老中医院旁)

“我们是诸暨现存唯一的一家纯报刊亭……”说这句话的王叔,是一个已经在诸暨市区摆了近20年报刊亭的人。目前他的报刊亭,只出售报纸、杂志、期刊等,并没有其他额外的盈利途径。

说起来,这家报刊亭当初还是王叔的妻子在经营的。二十多年前,妻子下岗后就开了这家报刊亭。王叔之前在诸暨广播电视台工作,退休后就帮妻子照顾报刊亭的生意,这一开就是这么多年。

王叔说,来这里照顾生意的,以60岁以上的老人居多,都是老熟人。一般都喜欢买《参政消息》、《环球时报》,杂志的话,《知音》和《读者》颇受青睐。

王叔笑眯眯地拿出一大叠《参考消息》扬了扬,这是有人专门预定寄存着的报纸,每次有空来报刊亭就取走几份。

顾客章先生是这家报刊亭的常客,这次是来看看新一期的杂志《上海故事》到了没有,得知还没到货,脸上的表情有点失望。他说,他从1984年开始买《上海故事》,里面的故事都太吸引人了,他几乎一期不落,每个月都会买来阅读。

“我记得很清楚,《上海故事》从一开始的2.5元涨到3元,3元涨到3.5元,3.5元涨到4元,现在都涨到6元了……”虽然涨价了,但是作为死忠铁粉的章先生,表示对阅读的热爱一直不变,只要《上海故事》还发行,就将一直一直买买买。

附近开店的阿姨,过来和王叔攀谈。在她的回忆里,以前去赶火车的时候,在车站外面的报刊亭买一份报纸或者杂志捧读,用来消磨候车时的枯燥时间,是一个让人心情愉悦的事情,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快乐了。

在采访过程中,小编并没有碰到年轻人、学生来买报纸期刊。在翻阅杂志的时候,小编还看到了颇为熟悉的《花火》和《爱格》。

在小编初高中的时候,《花火》、《男生女生》、《最小说》以及各种漫画书等都可抢手了,谁没有看过呢?甚至还有人在上课的时候偷摸着翻阅。那个时候,这些青春疼痛文学承包了80后90后的读书时代,都是满满的时代眼泪呀!

因为这里靠近一所中学,问到这些青春言情杂志在报刊亭的销量情况如何,王大叔笑着说:“附近学校的学生爱读书,他们一般不买这些杂志,买的都是《读者》、《青年文摘》一类的……”王大叔又说,今年以来因为疫情的影响,连来买杂志的学生也比较少了,或者都由家长帮忙购买带进学校去。

▲老板特意从义乌进货的青春疼痛小说

▲看了令人捧腹大笑的《阿衰》

▲《瑞丽》时尚杂志,超厚实的一本

▲篮球杂志,运动boy的最爱

谈及有无其他的收入来源,王叔摆了摆手说,随着现代人的阅读渠道转向手机等其他方式,到报刊亭买报纸书刊的市民越来越少,以前还可以通过话费充值等便民业务来增加额外收入,现在都没人来充值电话卡了,直接在手机上就搞定了。

“今年,一分钱都收不到!”王叔告诉小编,“大约2001年左右,那时候报刊亭生意非常好,比在超市上班好嘞……”

王叔一家在报刊亭附近租了房,现在每天早上九点开门,晚上九点半才关。他说,以前报刊亭生意红火的时候,早上七点半就开门了,以前报纸卖得好的时候,每天光顾的人络绎不绝,曾经单单《都市快报》或者《参考消息》一天能卖出20多份,现在只能卖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的样子。

-02-

这家报刊亭会一直开下去

从业20余年,暨阳路(老雄风旁)

这家报刊亭位于市区老雄风旁边,这里的老板是一对夫妻,四五十岁,热情善谈。小编发现,仅仅十多分钟,就有三四位市民朋友来报刊亭购买彩票。

报刊亭窗口并没有摆放上报纸书刊,不过里面倒是有不少杂志期刊。问及今天新到的报纸在哪里,坐在报刊亭内的阿姨告诉小编,一早上就已经卖完啦。

为了维持生计,夫妻俩现在主要卖体育彩票,附带报纸书刊,这个也是很多城市报刊亭还能坚持的原因。阿姨说,通过卖体育彩票,一个月还能够盈利两三千,如果单纯靠卖报纸,肯定生存不下去。

大叔回忆,几年前,光报纸每天都能卖出四五十份,还有一些家喻户晓的杂志,比如《故事会》、《意林》、《格言》等也是广受许多年轻人和学生追捧,相当热销。

现在资讯发达,很多年轻人通过手机、网络就可以快速了解新闻实事,很少来光顾报刊亭,都花钱去买饮料喝了,就只剩下一些70多岁的老人还在买报纸看。

“只要允许,我就会一直开下去!”这就是大叔生活的一部分。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报刊书籍获得讯息,而报刊亭一度非常热门,它就是城市中一道明亮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人为它驻足。

然而,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的普及,很多人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改变,早已习惯了从手机、电脑等获取各种信息,路边的报刊亭遭受了来势凶猛的冲击和影响,从一度辉煌到日渐式微,也不过短短五六年时间。

关于报刊亭,你有什么想说?

信息来源:在诸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