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是小区幼儿园的园长,最近有几户邻居家长找到他,抱怨幼儿园不教算术和写字,只是让孩子瞎玩。其中有位老人甚至说:“我的孙子上幼儿园一年了,花了这么多钱,一句话也不会写,在你们这上幼儿园有啥用?”

张涛耐心地跟几位家长做了解释:“我理解你们的心情,谁都希望孩子能更优秀,但如果违反了孩子成长的规律,有些事情做得越早,对孩子的伤害会越大。”

根据研究,在孩子6岁以前家长不要做以下这三件事,不然真的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毁了一生。

第一件事:让孩子早写字。

6岁之前,儿童的手指还没发育成熟,有些精细动作没法完成。这时可以让他们拿笔来画画和涂鸦,但不能让孩子学习写字。因为写字对孩子手指关节技巧、空间感受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太早进行练习会导致孩子的手指变形。因此,学龄前的儿童只要能写出自己名字就够了。

第二件事:过早地接触小学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琳达的“大脑修剪理论”指出:当人们长时间做单一的学习活动时,大脑中活跃的细胞神经会变得更加活跃,而那些不活跃的细胞神经可能会被修剪掉。

这种现象是正常的生理机能,但如果出现在孩子身上,后果是可怕的。因为孩子大脑中各区域的细胞神经都处在发育成长阶段,过早地修剪其中一部分,会影响孩子大脑的整体发育,对于未来极其有害。

所以在幼儿园阶段,整体的让孩子去接触各种各样的常识,而不要让他们学习单一的一些小学知识性内容,对他们的成长更有好处。

第三件事:6岁以前学习太早,导致三年级效应

有的孩子在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成绩非常好,但上了三年级以后成绩却突然下降,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三年级效应”。

这往往是过度的“学前教育”导致的,幼儿园的孩子对小学知识接触太多,当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会觉得一切都会,所以导致容易分心,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这些问题往往在上三年级的时候爆发出来,所以成绩会突然下降。

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讲,学习内容能够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例如当儿童把手伸进冰水里面,直接感受到很冷,他会记住这种感觉,这就是直接经验,但是冰水的温度是0摄氏度,这就是需要别人来告知的间接经验。

在6岁前,儿童主要是从进直接经验里面来学习,这样他们才能接触和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感觉、形状、味道及颜色等。但是现在许多幼儿园和家庭教育都过早的灌输各种知识,利用贴纸等奖品的引导孩子学习,这没法发挥孩子的学习天性,对以后的成长不利。

有学者说过:教育的本质并非装满一个篮子,而是要点亮一盏灯。学前教育就是让孩子玩得好,具备基本的生活和交流技能,而且让孩子的独特个性得到发展。

欢迎留言、评论和转发!我是长脖子妈咪,家有两宝,热爱教育,请随时交流,多多关注!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