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1947年的潍坊三中,办学历史悠久,文丰史厚。陈介祺、郭味蕖、于希宁、郭兰村、郎咸芬等一大批历史名家、书画大师、戏剧名人诞生、教书、求学于此;校址为清末金石学家陈介祺和著名书画家于希宁先生故居;金石文化圣地、享誉海内外的“万印楼”保留于校内;校园周边坐落着十笏园、郭味蕖和郑板桥纪念馆。

特色创新

潍坊三中重新审视和正确定位“非遗”价值观,对存续于“非遗”中的民族精神与文化符号-篆刻,赋予新的科学认知,充分认识篆刻项目中的历史教育、信仰培养、道德渗入、文化认知、技艺传递以及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功能与作用;充分认识“篆刻”进校园传播民族基因、培育一代新人的文化效力,推进“篆刻”进校园活动的广泛开展,让“篆刻”项目得到有效地保护、传承与发展。近年来,学校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的角度出发,全力抓好艺体活动,并取得了骄人成绩。

实施办法

学校将“篆刻”课程纳入校本课程,设立了篆刻、传拓、陶艺、剪纸、乾坤圈等多项“非遗”学科。其中篆刻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业已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书法、汉字体验,同属“大美汉字”的范畴,是学校“大美汉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课程效果,学校确立了“三结合”的实施策略,学校每周三下午定时开课,并聘请了潍坊市书协理事、万印楼印社副秘书长谭伟峰任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组建了“篆刻”执教团队,既确保了授课水平,又形成了良好的传帮带效果。为把“篆刻”项目更好地传承下去,学校编写了《陈介祺金石文化》校本教材。《陈介祺金石文化》从金石文化概述、簠(fǔ)斋金石印迹、篆刻基础、篆刻技法、篆刻训练、篆刻欣赏六个方面进行介绍,为“篆刻”进校、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校文化品牌的提升、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提供全新的角度和新颖丰富的素材。

成果体现

学校还开展了以“篆刻”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内开展了传统文化节,通过篆刻、传拓展、陶艺展、剪纸比赛等营造“非遗”传承的良好氛围;每年定期举行课程节,将“非遗”课程隆重推出,课程效果集中展示,增强了学生对“非遗”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校外积极承接、参与与“非遗”有关的文化活动,篆刻多次走进全国文展会、全国民俗博览会等大型文化展会,并为历届“陈介祺艺术节”提供观摩现场。

社会评价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潍坊三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得到了各级领导、国内同行、学生家长的高度评价,莅临学校指导、观摩的省、市、区领导和全国各地同行络绎不绝。学校文化传承工作受到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shù)、中国画学会会长郭怡孮(cóng)的高度评价,并被评为全国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山东省学校文化重点培训基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