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富幸福来

提升村容村貌,改善村民人居环境;举办农民夜校、“开花调”比赛及道德模范评比活动;修建、绘制主题文化墙,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这些年,在长治学院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武乡县大有乡许家垴村老百姓走上了产业兴、收入增、脱贫稳的小康路,昔日贫穷的山沟沟变成了如今村美民富的“金宝地”。

吃水基本靠担、生活基本靠田,曾是许家垴村的真实写照。全村79户252人,其中贫困户49户173人。如何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状况?“发展产业是根本之策。”长治学院驻许家垴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兼队长卫敏内心笃定。

为了鼓足村民“钱袋子”,卫敏和他的队员们没少“折腾”,省内周边地市乡镇跑了个遍,从零开始学习技术,下功夫考察种辣椒、种蘑菇、种木耳、养泥鳅……考察回来后一一尝试,不是因为气候地形条件不适合,就是因为技术水平要求达不到。

一次次失败并没有让驻村帮扶工作队退缩,他们深入分析原因、及时制定对策、深入走访、积极争取各级产业政策,终于找到产业扶贫的突破口。一次,卫敏翻看微信朋友圈时发现以前的一名学生发的晋中市和顺县吨包来料加工订单,让他喜出望外。“这项产业技术难度小,妇女上手快,来料加工风险小,计件领工资。如果成功引进吨包产业,就能让许家垴村集体经济增收,实现贫困户就近就业、稳定脱贫。”

说干就干。驻村帮扶工作队倾力引进吨包产业,从洽谈合作、选址建厂、配置设备、培训工人到正式运营不到一个月。今年5月份,一座500余平方米的吨包扶贫车间正式投产。贫困户王拴纣美滋滋地说:“每制作一个吨包能挣3元,每天做20个左右,也不耽误农活,一个月下来能有一千多元收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不远的山坡上,种着当年退耕还林的300亩枫林,放眼望去,一片片金黄,煞是美丽。这片枫林是全省面积最大的一片元宝枫林,经济价值极高。于是,他们邀请山西农业大学专家进行指导,探索农业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新路子,在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上开发元宝枫深加工产业。“特色产业发展起来后,带活的是整个乡村。”卫敏心心念念着村里今后的发展。

一项项产业、一件件惠民实事,许家垴村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美好生活才刚刚开始……

文/长治日报记者 王涵

图/长治日报通讯员编辑:梁家秀监制:张宏琰 陈建波

版权声明

长治日报社所属《长治日报》、《上党晚报》、i长治网和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的内容,任何单位及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使用须事先取得长治日报社的书面授权,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