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從楊思祿將軍親友處獲悉,開國少將、原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原顧問楊思祿同志於2020年11月18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4歲。

據中國軍網提供簡歷顯示,楊思祿,江西于都人,1916年出生,1933年入黨,同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後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期間,楊思祿任排長、代連長、副營長、營政治教導員、營長、團長。解放戰爭時期,楊思祿任旅長、副司令員、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楊思祿任航校參謀長、副校長,航空兵師師長,航校校長,副軍長,軍長,蘭空副司令員,福空司令員,空軍顧問。他於1987年3月離休。

楊思祿於1955年被授予空軍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爲少將軍銜。

中國軍網這樣介紹楊思祿將軍:在經歷過長征的將軍中,有一位當年的“紅小鬼”,從怕敵機、恨敵機到想駕駛飛機,繼而參與新中國人民空軍的組建,不但親手放飛一批批雛鷹,還學習飛行改裝多型噴氣式飛機,成爲老紅軍中爲數不多的能開超音速戰鬥機的飛行員。

楊思祿的女兒楊爭著有《輕聲細訴》一書,以獨特的視角回顧了父親的革命生涯。

1933年12月,敵人以三個師的兵力,向少共國際師發動進攻。戰鬥快結束時,臨敗的敵人突然派飛機向紅軍陣地瘋狂轟炸、掃射,頃刻之間,傷亡一百多人。轟炸中,少共國際師師長吳高羣頭部和腰部受重傷犧牲。

1934年4月27日,江西廣昌保衛戰中,楊思祿和戰友剛上戰場就遭到敵機狂轟濫炸,前面的連隊還沒有進入陣地,就被炸死炸傷好幾十人。仗還沒打,一下子就在眼皮底下炸死了那麼多戰友。能不刻骨銘心?能不痛恨敵機?深懷仇恨,他毫不畏懼拿着梭鏢跟敵人幹,竟還繳獲一支槍。

1934年10月17日,楊思祿告別自己的家鄉渡過於都河,開始了長征之路,最終踏上抗日救國道路。

1939年秋,楊思祿和抗大畢業的一批學員一起,到中央組織部報到等待分配工作,那天正好趕上日本鬼子的飛機轟炸延安。他的一個戰友叫楊興財,是在江西于都同他一起參加少共國際師的小夥伴,又共同經歷長征,轉戰南北,那麼多的槍林彈雨都沒能擊倒他,可那天卻在日軍飛機的轟炸下犧牲了。楊思祿回憶時,表情中、眼神裏仍然流露着絲絲痛惜,那些被敵機炸死的年輕戰友一定在他心中烙下深深創傷。

一個小紅軍的徹骨痛恨,其實緊連着我們黨的戰略遠見。早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我黨就千方百計地培養儲備航空人才,以至有了第一個航校,爲新中國人民空軍正式建立做了長期準備。

“在陸軍基礎上建設空軍”。遠在重慶剛忙完收編國民黨俘虜,已是師長正在二野司令部等待分配工作的楊思祿,奉命調入空軍。33歲的楊思祿從此與人民空軍結下不解之緣,也打開了夢寐以求的“天窗”。

進入航校擔任參謀長後,楊思祿心想,要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空軍,管好部隊,作爲一名參謀長,必須儘快熟悉與掌握飛行技術,逐步由外行變爲內行。於是,放牛出身、文化程度不高的他主動要求學習飛行。經過嚴格體驗,上級批准了他的請求。

回憶可以三言兩語,登天委實千難萬險。紅軍不怕“登天”難!經過近兩年的學習和訓練,他終於成爲一名合格的飛行員、一名內行的飛行指揮員。

學習結束後,楊思祿調任空軍航空兵某師師長。時值抗美援朝,由於前方飛行人員戰鬥減員,楊思祿所在師抽調大批飛行員補充到前線兄弟部隊。敢於問天、順利登天的他,和部隊一起站上了戰場制高點。

1954年,楊思祿調任十一航校校長,多年來,他一直以十一航校爲榮。作爲第一任校長,他是從第一塊磚幹起來的……更爲重要的是,不但他個人先後完成多型新式飛機的改裝,成爲爲數不多的老紅軍中能開超音速戰鬥機的飛行員,而且航校爲空軍培養一大批合格的飛行員,任內沒有發生一起嚴重飛行事故,成爲當時空軍航校工作的典範。

1961年,楊思祿晉升少將軍銜。也是這一年,任軍長的他帶領高炮部隊擊落一架敵機。從“紅小鬼”到“飛將軍”,總有一種力量如影隨形,那就是長征精神,映照今日。

還是在中央電視臺特別節目中,楊思祿語重心長地說:“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希望年輕人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聽黨的話,聽習主席的話,好好生活,好好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