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劍指萬億未來出行市場:“不造車”的滴滴推出首款網約車D1

傳言已久的滴滴定製款網約車終於揭開“面紗”。

11月16日,在滴滴出行第十二場“滴滴開放日”上,滴滴正式發佈了與比亞迪聯合設計研發的首款網約車D1。值得關注的是,D1也是全球首款針對共享出行需求設計的車型。

從目前公開的信息來看,D1的使用場景與目前市面上運營的針對用戶和家庭開發的汽車有一定差異性。

在乘客端,A級車的整車尺寸,B級車的軸距,C級車的後排和MPV的上下車方便性改善了乘坐體驗。乘客除了可以通過後排大屏,查看行程信息,控制空調溫度外,還能提前通過APP實現遠程控制車內空調、溫度、後排座椅加熱;而電滑門設計在提高上下車便利性的同時也可以減少事故的風險。

在司機端,D1採用了高度定製座椅、移動公文包,可以減輕司機長時間駕駛的疲勞度;而標配的電動腰託、單側的肘託,都將進一步提升司機的駕座舒適性。

此外,針對網約車出行場景,滴滴與比亞迪共同開發了車機系統DIIA,司機可以通過語音助手完成滴滴司機端的一些車內交互,包括智能充電、智能維保、無感人臉識別等功能。而AEB駕駛安全系統可有效進行如車道偏離等危險駕駛行爲等識別,危險駕駛形式還可通過語音播報及方向盤震動來提醒司機注意交通安全。

“D1的發佈,是共享出行的里程碑。我們希望它只是一個起點。”滴滴出行創始人、CEO程維希望,在未來,購買服務將替代購買工具,一個人不必擁有一輛車,就可以擁有更加美好的出行體驗。

按照規劃,D1將在12月正式上線,首個落地城市爲長沙,隨後逐漸推廣到全國其他城市。

而與目前城市街道上車輛的常規顏色相區別,D1採用“青果色”作爲主打色調。未來D1還會在不同城市,推出不同顏色的車輛。

能否改寫共享出行商業化路徑?

“100年前,汽車產業革命發生在歐洲和美國,今天,共享出行的普及很可能發生在中國。”

在D1的背後,滴滴劍指共享出行的巨大市場。

在過去幾年,共享出行業務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網約專車或快車用戶規模爲16779萬人,使用率達23.0%。2019年,這一數字增長至33,915萬人,使用率高達39.7%。

而隨着汽車革命向智能化、網聯化縱深發展,汽車逐漸發展成爲“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產品”的移動智能終端,傳統汽車產業鏈大範圍重構,未來出行產業鏈建設初具雛形,共享出行與自動駕駛的深度融合正在構建全新的出行服務生態,重塑未來出行服務體驗,新的風口正在出現。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影響下,人們的出行需求和習慣有所改變,個性化出行方式得到了快速發展,定製、預約、共享出行模式深受歡迎。

“2020年還只是一個起點,我們相信10年後,中國乃至全球共享出行的比例有機會從3%提升到30%,共享化的出行服務,不僅僅是滴滴的願景,也慢慢變成行業的共識。”程維認爲,共享化是未來出行的最優方案。

儘管面向未來出行的大方向已經確定,然而,在業內看來,未來在共享出行領域,尤其共享出行走到無人駕駛領域,沒有製造能力或者運載工具將舉步維艱。而定製化車輛無疑成爲出行服務供應商無法迴避的問題。

在程維看來,面向未來出行的變革,不僅僅是一個硬件的變革,而是硬件+軟件+服務一體化的變化。

實際上,一場關於“定製化出行”的較量早已悄然展開。包括吉利、東風在內的主機廠也早已宣佈即將推出定製款網約車。而在這場較量中,滴滴已經先於主機廠一步,率先推出首款定製化車型D1。

事實上,滴滴的網約車定製計劃由來已久。

早在2018年,滴滴出行掌門人程維就曾表示:“滴滴堅決不造車,而是要共建網約車、分時租賃、定製車、智能駕駛和後市場服務等領域的汽車運營商平臺。”

也就是說,在滴滴的商業版圖裏,自己不會涉足整車製造,但是可能會和車企合作進行專用於網約車場景的定製車服務。

“這是滴滴第一次發佈汽車硬件。”滴滴出行總裁柳青表示,D1的設計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背後是千萬次的用戶反饋和近萬次的深度調研,實時瞭解用戶的需求。

“今天的D1,還是一個過渡,依然還是沿襲了整體傳統汽車大的結構,但是它已經有了很多細節的改變。未來隨着D1的誕生,能夠讓我們軟件和硬件一起迭代。”按照程維的設想,面向未來,D1不僅僅是滿足消費者出行需求的運載工具,更是以數據爲導向,將每個乘客的體驗和每個司機的反饋第一時間傳遞到研發部門,進而使車輛實現快速迭代的智能端。

而在付費模式上,D1不是按照整車付費,而是按照公里付費。這也意味着,D1改變了以往汽車的購買方式。在該運營模式下,司機端將真正實現“0成本”運營,而滴滴5年100萬輛的目標也將使比亞迪的新能源車銷量翻倍。此外,滴滴還將整合汽車產業鏈上的能源供應商和服務供應商,探索全新的盈利模式。

劍指萬億無人駕駛市場

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滴滴年運送乘客量超過100億人次。今年國慶節前,滴滴創下了單日爲全球提供6000萬次服務的紀錄。

出行人數的迅速增長,供需關係的變化,打車難、打車貴的問題逐漸凸顯,也在推動出行方式加快重構。

D1的發佈被認爲是滴滴共享出行的里程碑,但程維希望它只是一個起點,而最終目標是自動駕駛。

據瑞銀集團預測,到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的規模可能超過2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是一股重要的力量。麥肯錫研究報告指出,中國將是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到2030年,自動駕駛汽車總銷售額將達2300億美元,基於自動駕駛的出行服務訂單金額將達2600億美元。

事實上,面對未來萬億級別的市場蛋糕和對未來出行的美好向往,滴滴從未缺席。

早在2016年,滴滴便成立了自動駕駛研發團隊;2017年3月,滴滴成立美國研究院,此後自動駕駛業務拆分;2018年,滴滴獲得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自動駕駛測試資格,並於2019年9月拿到國內首批自動駕駛載人示範應用牌照。

2020年6月,上海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載人示範應用啓動,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衆開放自動駕駛服務,原型車最高可達到L4級別自動駕駛。截至目前,滴滴已經獲得上海、北京、蘇州、合肥、美國加州等地的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

而D1也將成爲滴滴自動駕駛業務的承載主體之一。

“過去滴滴致力於優化軟件,未來十年將會同步優化軟件和硬件,快速迭代。”程維預測,到2025年,搭載自動駕駛的共享汽車有望在滴滴平臺普及超過100萬臺,按照D1每18個月迭代一個版本的規劃,到 2025 年,D1 將會迭代到 D3 車型,不出意外會搭載滴滴自研的自動駕駛模塊; 2030 年DX 車型去掉駕駛艙,能夠實現完全意義上的自動駕駛。

面向未來出行,柳青則描摹了更爲具象化的願景:“2050年,隨着電動、共享、智能技術的不斷進化,未來大部分人不需要自己買車,交通不再擁堵,出行不再焦慮,六環裏將看不到大型停車場,天空變得更藍,空氣變得清新,城市越來越美好。”

(作者:杜巧梅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