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书接上文

话说湘军十面坡惨败,刘蓉去职,朝廷急调左宗棠入陕,但是左公正在筹措粮饷,无法入陕

再调鲍超入陕,鲍超以筹措粮饷之事推脱。

情急之下,曾国藩荐举湘军宿将刘松山

刘松山(1833年--1870年),字寿卿,湖南湘乡人。

刘松山初应募入湘营,隶王錱部下,从平永州、郴、株等地的天地会乱匪,功勋卓著,超擢千总。

曾公青睐,屡败捻军

后随张运兰围剿太平军,咸丰十年,加总兵衔,赐号志勇巴图鲁。

贼夜劫营,诸营皆溃,松山列队月下不少动,贼不敢逼。

咸丰十一年,连续攻克太平军占领之建德,黟县。

随即湘军十营进攻徽州,夜半,城内太平军出城劫营,湘军惊惧,九营皆人心恐慌,独有刘松山营列队严整,严阵以待敌军,太平军止步于刘松山营前。

刘松山对众将大喝道:“我是第四旗刘松山”,一声断喝之下,军心安定,趁势反攻太平军,将之逐出徽州。

自此曾国藩对刘松山以“国士”待之。

时湘将久役思归,又不习北方水土,皆不原从。

其他湘军将领在外征战日久,思乡心切,不服北方水土,皆不愿从征。

惟松山投袂而起,立率所部渡江。

时,军中有人哗变闹饷银,刘松山施展铁腕手段。立斩数名首恶,队伍始定。

张宗禹占据西华,牛洛红踞上蔡,设伏万金寨,意欲袭击刘松山。

刘松山与总兵李祥和先击破张宗禹,进攻双庙再击败牛洛红,一路追击张宗禹于郾城、南阳、新野。

入陕,初露锋芒

同治五年(1867年)十二月三十日, 刘松山率老湘军12营及寿春镇李祥和前翰林院编张 锡 荣 的 敬 字 五 营,一万余人驰抵西安, 扎营雨花寨( 今鱼化寨) 。

同治六年( 1867年) 正月六日西捻军张宗禹趁刘松山道远师疲,疏于防备,夜半向清军最薄弱之敬字三'营統帅張錫荣发起进攻。

西捻军骑兵部队一举冲垮张锡荣中军,将其斩杀于阵中。

刘松山迅速做出反应,率本部兵马驰援,随后李祥和部围堵西捻军后路。

刘松山部人人洋枪,军中装备有洋炮及速射枪,西捻军在优势火力打击下,不敌,大溃。

二月初一日, 刘松山进占秦渡镇、花园铺。

西捻军围困西安城月余不克, 遂主动撤围,分股过渭河到达兴平、礼泉、泾阳、乾县等地。

欲与当地及甘肃前来的叛军联合。

西捻军入陕,对于已经败退到甘肃境内的叛军无异于一针“兴奋剂”,掀起了一股“返陕”高潮

甘肃叛军也意欲与西捻联合,加强实力,也从甘肃进入陕境,大有“捻、叛军”合流之势。

同治六年正月初一、二日“ 宁州股回窜及长武县之师家河、骑马沟, 渐逼而至梁家堡、马家坪, 七、八等日竟由草道直扑县城”。

正月十二、十三日, 另股叛军, 挈同游勇,“ 马队千余骑、数百骑, 不分昼夜疾驰”,“ 从宜君、耀 州、富平、三原 窜 扰 蒲 城、渭南、临潼等处, 不及三日, 直至大荔之八女井、王阁村, 盘踞潘驿”。

陕西巡抚乔松年飞饬总兵刘厚基、刘效忠两军由三原、富平向同州堵御, 又派副将何玲必、提督邱时成, 由临潼赴渭南之仓头、孝义一带阻击。

蒲城、富平、同州等地叛军受阻后, 向北退走。

三原、咸阳的叛军欲渡渭河与捻军联合, 被刘厚基堵截, 经泾阳, 也向北退走。

二月十六日,“ 三水县禀报, 有另股逆匪数千, 由三水东窜, 前股已至三原”。

在清军刘 厚 基、刘效忠、邱时成、洪殿元、何玲必等部的围剿下, 叛军由三原经富平,“ 全股盘踞耀州之柳林地方, 希图抗拒, 并分股扰及同官县境”, 攻克同官县城( 今铜川市) 。

后柳林、同官等处叛军北上宜君, 退入甘境。

二月二十八日,“ 时有另股逆匪, 由甘省正宁窜至乾州、礼泉一带, 意欲东趋。”

叛军在桥底遭清军刘效基部阻击,向西北罗村、赵村一带退走, 后出陕境。

二月,“ H酋崔伟由灵台窜入凤翔, 扰及岐山、扶风, 其大队踞凤翔之横水镇”。

陕西巡抚乔松年深恐各路叛军与西捻军合流,派穆图善率军在泾州阻截东来之叛军,结果被叛军打败。

同治六年二月十日西捻军在眉县银渠、金渠两镇与清军作战失利, 二月十五日西至渭河南岸的齐家寨。

凤翔叛军与西捻军只有一河之隔。

二月十九日, 西捻军由眉县以西渭河浅处凫过北岸, 至扶风、岐山交界的益店, 与李德昌部会合。

双方联合后, 共同商定,“ 以捻逆窜扰同( 州) 朝( 邑) , 逆扑犯省城, 使官军不能分应”。

刘松山等部已经渡过渭河, 联军逼近。

三月二日, 联军由菊村镇、杏林镇东进, 至乾州( 乾县) 、礼 泉、兴 平 等 处, 主力集结在乾州西南的临平镇, 前队已达礼泉, 李德仓2000 余人分驻在傅家庄、徐家庄等地。

同时又有甘肃泾河军数千人已至长武亭口, 准备南下乾州与西捻军会合。

乾州是清军粮饷转运局所在地, 联军围攻乾州城, 以截断清军粮饷运道。

刘松山回援乾州。

联军在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上存在巨大差异,且组织结构亦未统一,故而配合协调不利,基本上是各自为战。

联军战败退回临平镇。

刘松山分东、西、南三路围剿临平镇, 先后攻克董城、临平镇、辛店、南齐堡、上渠堡等村镇。

三月十七日, 联军由乾州绕清军后至兴平, 前队1000 余骑已至距咸阳25里之花家寨。

十八日, 联军大部由兴平逼近咸阳, 乔松年集结在陕的全部兵力围剿, 此役西捻联军伤亡惨重,前队骑兵全军覆没,怀王邱远志重伤,幼沃王张禹爵身中两枪。这次战役的失利对联军。

清军加强了咸阳及渭河一带的防守, 联军一时无法实现围攻西安的目的,又由咸阳北原东进, 经泾阳、三原至富平、蒲城。

西捻军由西向东侵掠,叛军自南而来,双方四处搜掠,为下一步再次进攻西安积蓄军资。

当地窖藏寨堡皆被攻破,粮食牲畜皆被搜掠无遗。

三月二十七日, 联军大队齐至同州、朝邑, 营垒蔓延 80 余里, 并分派军队进攻合阳。

H、捻军到达同州和朝邑后, 陕西巡抚乔松年认为捻军要东渡黄河去山西。

山西毗连直隶, 山西如失陷, 京城会直接受到威胁。

乔松年与刘松山筹议, 令全福、郭宝昌率军由朝邑一路傍河夹击, 堵截H、捻军渡河。

正在入陕途中的陕甘总督左宗棠, 得到H、捻军东进同、朝的消息后, 恐捻军渡河入晋, 立即改变原拟定由荆紫关入陕路线, 取道潼关, 以便阻击捻军。

解援西安

4月1、2日, H、捻联军与刘松山激战于同州晋城堡、姜彦村。

4日, H、捻联军马步横亘许庄一带 ,战线长达20多里。

在张宗禹亲自指挥, 包围刘松山部, 激战半日, 刘松山部游击胡理明、参将李顺才、游击萧忠恒、左明德等多人阵亡。

许庄战役后, H、捻联军又折向西进, 经蒲城、富平、兴平至武功普集镇, 再次逼近省城。

西捻军由普集镇渡过渭河, 四月二十四日向省城发动猛烈进攻, 西捻军联队猛攻

城头清军拼死阻挡,奈何兵力不济,张宗禹部一股悍匪,在洋枪的掩护下,拼死登城,将捻军的五色旗插上城头。

随即清军猬集城头,将此股悍匪杀光,砍断五色旗。

五月二十七日,刘松山率部赶到西安城下

西捻军在城南山门口、木塔寨、齐王村等地“ 死力拒战, 呼声震地”, 血战终日, 伤亡惨重, 日暮时分,张宗禹见攻取西安无望,遂下令向东撤退, 次日至灞桥。

西捻军由灞桥沿渭河, 西至户县西联村, 渡渭水, 北至兴平。

六月, 捻,H联军数千人由富平、蒲城东进同、朝, 并以精锐部队屯扎在流曲镇、王寮镇一带阻击清军。

刘松山各路清军会剿, 西捻军又至蒲城、渭南、富平、高陵一带。

西捻军在攻打西安期间获得当地叛军支援的大批良马,机动性大为增强。

为了避开清军的围剿, 西捻军马队盘旋在渭河以北、渭北山脉以南狭长的平原上, 采取流动作战, 飘忽不定, 清军东击则西走, 西剿又东趋。

H军与西捻军时离时合, 或与捻军联合, 共同作战, 或成掎角之势。

“H捻联军,往来梭织,如入无人之境”

8月左宗棠到达陕西,准备在渭河与洛河之间建立关锁,以破解西捻军的机动能力。

西捻军觉察到左帅的意图,迅速由白水进入陕北。

在西捻军北上之际,向沿途叛军求助。

陕甘叛军给予西捻军急需的粮草及洋枪洋炮等军火支持。

10月,西捻军攻打麟州(神木),即将破城之时,清军刘厚基部赶到,与城内前后夹击,驱走西捻军。

刘厚基欲乘胜追击,忽然前方开来大队人马。

前方哨探报告,此股人马乃是董福祥及禹得彦叛军,前来与捻军合力攻打麟州。

刘厚基放弃追杀败退之西捻,正面迎击此股叛军,叛军不敌败走,展开持续不断骚然,牵制刘军。

西捻得此机会,顺利由麟州进入甘泉。

大贤村之战

同治六年十月十九号,刘松山,卓胜营郭宝昌,追击西捻军进入陕北。

是日,大军行抵洛川县境大贤地方,其殿后提督寿春镇李祥和、刘桂芬,和厚等所部三营,正在休息。

突然,从村后冒出大股西捻军及H军联军骑兵,万余骑兵向清军三营冲击。

仓促之下,三营不及抵抗,逃走部分,另一部分被当场歼灭。

李祥和带领帐下亲兵抵抗,一叛军手持长矛突入阵中,手起矛落,刺中李祥和喉咙,李当场阵亡。

刘桂芬在激战中被击中左胸,带领数十人驰出村子,进入树林,在林中伤重而死。

刘松山部被重创,使左宗棠布置的于陕北剿灭西捻军计划受到很大的影响。

西捻军乘胜进入宜川,在靠近黄河边的云镇崖建立临时政权。

随即派出小股部队继续北进,迷惑清军,主力部队云集宜川,欲待黄河结冰然后入晋,解救东捻。

西捻军小股疑兵在耀州(铜川),联络陕西叛军共同进攻耀州,以掩护主力部队进入宜川。

耀州之战联军失利,又转击同官,知县王浩,清军副将周万详及千余人战死。

随后西捻与H军在焦家坪惨败,两军因为指挥权及长期积怨也至此爆发,遂分手。

这部捻军入宜川与大队会和,H军入麟州。

捻军又邀请甘肃叛军米贾,张菲部入陕。

11月21日,叛军由千阳入凤翔,清军总兵孙立士率三营兵与其血战,全军战殁。

后清军援兵至,叛军败走岐山,扶风等地。

绥德之战,左公失算

同治六年,H军禹得彦在绥德大败清军

“……十一月二十二日,禹瞎子(得彦) 复領大股叛匪三、四干人,由西路至城南邓家楼、苇子沟等处,时值秋收,杨毕禾秸,多积田野,贼于城外四处举火,夜间攻城不已。当事者恐守啤未能竭力,调集团丁二十人,助团丁守东北城要隘,不意二十七日晚四更时,悉大众扑攻东城,岐声甚急,旋扑北城,守陣者用擂石打扒城贼,所调守城团勇竟挙火内攻,打灭城躲灯火,城头人乱,顷刻间贼旋登城。

分头由东北两城杀至南城,升南门,城遂陷。

绥德的失陷在于内奸的破坏。

城陷后,禹得彦感到无力把守如此大城,遂邀约西捻军协助守城。

此时西捻正在由宜川向清涧,延长等地发展,欲待黄河封冻寻机入山西。

绥德乃是大城,粮食存仓丰富,于是入城修建防御工事以作长期坚守之打算。

绥德陷落后,在消息传递上出现错误,吴堡知县吕懋勋向左宗棠报告:“捻逆由清涧直驱绥德”

使得左宗棠相信捻军主力聚集于绥德一带,并可能由此地渡过黄河的判断。

于是严令此时尚在洛川,麟州,宜川附近的刘松山,刘厚基,郭宝昌全师北上,决战并收复绥德。

同时又令山西镍司陈諟加强河防,将重心压在延绥一带。

如此一来,宜川一带清军兵力空虚,同时河防在宜川壶口出现空档。

从而使得西捻军在宜川一带获得最佳渡河空间。

12月初,刘松山进攻绥德,捻军守城,禹得彦部H军出城迎战。

激战一日,捻军,禹得彦损失惨重,城墙被清军大炮轰击多处坍塌,禹得彦部被拥有先进武器的刘松山杀死杀伤千余人。

次日,捻、H军突围而走。

捻军走苗家坪,禹得彦走米脂。

刘松山将绥德情况报至左宗棠。

左帅听后,大惊失色,原来绥德之敌乃是禹得彦等H军,主力不是西捻军。

心急如焚的左公立即调高连升5000余人立即驰赴宜川。

但是高连升部被大队H军牵制,直至西捻军渡过黄河也未能及时赶到宜川。

刘松山不愧为名将之名,打下绥德后,就意识到宜川之空虚,不待绥德,米脂局势稳定

率军在苗家坪循河狙击西捻军。

12月17日,清军至宜川,在羊献坪发现万余名H军,双方大战一日,副将王立洪等数员大将战死,兵员损失千余人。

叛军南退走,淸軍連夜跟追四十里不及,

刘松山部被叛军引诱,次日全军休整一天。

正是这关键的一天,给西捻赢得了最佳的渡河机会。

12月19日,西捻軍探得北风强大,七郎窝一带结冰桥20余里,茏王辿冰桥方結,捻军准备渡河。

可是东岸早已严密布防, 于是遂由張禹爵率短刀队五百人,乘夜强渡冰桥,焚掉对岸堡垒,張宗禹自率主力軍两万多人渡过黃河。

过河之后的西捻军不知东捻已拜,赖文光之扬州被凌迟。

还意欲“围魏救赵”,直驱北京,以解东捻之困。

未料想被淮军大败,张宗禹带18人败走徒骇河,夜半不知所踪。

一代枭雄至此成为历史迷案。

谢谢各位对辉哥的支持

请多多点赞,转发,评论

让这段历史有更多人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