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家书店的致敬,有很多种方式,比如举行相关的纪念活动,又或者是出版一本图书,都是很不错的做法。在上个月举行的第十八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上,不少朋友拿到了《参差物语:毛边书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感到很惊喜。

那是因为虽然毛边书局从湖北十堰出发,一路走来,走了二十多年,也就做出了许多事情,仅仅贩书而言,就留下了许多的故事。我也曾在毛边书局淘书,且时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书友。

在毛边书局创办二十周年的时候,书局主理人傅天斌先生就起意做一本纪念文集,期望通过这本书记录毛边书局与书友之间的往来,这其中有图片、有文字,更不乏文化名家的题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文集并没有按时出版。

2019年下半年,毛边书局已经变身为毛边书局·桃蹊书院,也已竞选到了第十八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的主办权。因此,纪念文集的出版也就再次提到了议事日程。

不过,由于近年来的出版管制,正式出版一本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尤其是涉及到书号,如果不是本版书,而是以自费出版的方式进行,费用需四五万元之多,这对一家书店来说,确实是不大容易的事儿。最后决定以内部资料的方式出版。

于是,请西安藏书票艺术家崔文川先生担纲整体装帧设计,如此也就快速地出版了这本《参差物语:毛边书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

文集除了三篇序言之外,还附录了《毛边书讯》杂志的总目录,以及不同的书友题词,比如济南自牧、北京谷林、成都车辐等人的题词,各有各的精彩。在书的正文中,则有全国各地书友与毛边书局交往的记录,内容洋洋大观,呈现出来了书友们对书店的热爱。这些篇章,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书店的过往。

再就是媒体关注,近年来,不少纸质媒体、网络媒体都从不同的视角对毛边书局予以关注,这样的媒体视角,也多少反映出了成都媒体对一家旧书店的态度。

在整理这些资料时,也就更容易发现,一家书店不管是不是“网红”,在光环或“成功”的背后,有着不同的辛酸故事,这一点时常难以为外人所道也。

当然,毛边书局并不满足于贩卖图书,更为要紧的参与到公众阅读服务当中去,这其中就成立了“毛边书友会”,这几年,行脚成都也多次和其合作,做了一些读书会活动。虽然不少读书活动变得很小众,却也还是星星之火。

毛边书局今天已经成为成都文化地标的一部分,每次去怡福路300号的毛边书局·桃蹊书院,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书卷气。这一点,在今天的书店氛围中,同样重要。要知道,书店在今天,已经变得越来越丰富,但唯一不可缺少的就是书卷气。

祝愿,毛边书局·桃蹊书院在未来走得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