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20日)白天,北京以晴天为主,不过气温依然较低,夜间还可能有雨雪天气光临。根据北京市气象台今晨6时发布的预报,今天白天,北京晴转多云,北转南风2~3级,最高气温8℃;夜间多云转阴,大部分地区有小雪,南转北风1~2级,最低气温-1℃。

据北京市气象台最新预报,受冷空气和偏南气流的共同影响,预计明天早晨至白天,本市将迎来今冬首场降雪天气,平原地区为小到中雪,山区中到大雪;降雪过后有三四级偏北风。气温明显下降,最低气温将降至-5℃左右。

根据北京初雪标准,本次降雪现象将达到初雪,早于北京去年出现初雪时间11月29日。

受降雪影响,气温将明显下降,体感寒冷。预计21日至22日白天最高气温将降至3℃至5℃;夜间最低气温-5℃至-2℃,山区最低达-8℃左右。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娜介绍,本次过程预报难点为降水相态,因为雪花在下落过程是否融化取决于空中的温度垂直分布,而目前正值初冬时节,中低层气温处于雨雪相态转化的临界点附近,因此平原地区降水相态预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出现雨雪转换现象。

这次降雪郊区和山区会有明显积雪,拍雪景、堆雪人、打雪仗全都可以一次满足。城区白天地表温度预计在0℃以上,雪花落地后可能会很快融化,预计不会形成明显积雪。欣赏雪景可去园林树木、古建较多的公园,有短时雪景可见。另外周日能见度很好,“西山晴雪”美景可以期待一下。

▲从北京石景山区“老山”上眺望到的“西山晴雪”。资料图 新华社

科普:为什么雪花都呈六角形?

大气中的水分子在冷却到冰点以下时,就开始凝华形成水的晶体,即冰晶。云内的微小冰晶在互相撞击黏在一起后会形成丰富多样的形状,这也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雪花。所有的晶体都会有一定的几何外形,而冰晶属于六方晶系,最典型形状是六棱柱体,它有四个结晶轴,其中三个辅轴在一个平面上,以60度相交,而纵向的主轴则于这三个辅轴组成的平面垂直。

所以说,当主轴方向晶体发育很慢,而辅轴方向发育较快时,晶体就呈现出六边形片状。当六角晶体主体形成后,周围的水分子不断地向主体晶片上结合,因此雪片的六个顶角上,会出现一些突出物和枝杈,而这些枝杈增长到一定程度上又会分叉,二级分叉与一级枝杈形成的枝杈依然保持着60度的角度,这也就是为什么雪花都呈六角形。

是否存在两片一模一样的雪花?

“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两片雪花”这个设想最早来源于19世纪下半叶,是由一个名叫本特利的美国小男孩提出的。最新研究已经得出了肯定的结论,原因主要是因为以下两点:首先,自然界中的水分子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一个典型的小雪晶中包含许多水分子,其中一定会有几个与众不同,这些特殊的分子随机分布在整个雪晶里,形成了每个雪晶独一无二的布局;其次,当晶体生长时,分子往往不会绝对规整地排列在一起,一颗典型的雪晶中必然包含大量的晶体缺陷,这些缺陷也同样是随机散布在整个晶体上的,两个晶体具有完全相同缺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的可能性也是不存在的。

北京地区初雪日定义

北京地区初雪日是指北京市域内第一次出现较大范围降雪过程的日期,满足以下2个条件之一的第一个降雪日定义为该年北京地区的初雪日:

1、全市20个人工站中多于10个站点观测到有降雪现象。

2、城区5站(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观象台)均观测到有降雪现象;或城区5站中的3个或以上站点观测到有降雪现象,且至少1个站降雪量≥0.1mm。

最后温馨提示:21日有明显降雪天气,地表温度低,易造成积雪和道路结冰,公众出行需注意交通安全,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21日夜间至22日白天风力较大,风寒效应明显,出门注意添衣保暖,以防感冒。燃煤取暖居民需注意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京城初雪要来了,你期待吗?

来源:BTV新闻综合北京晚报、气象北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