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高中毕业的时候,用过的教材练习册卷子,装了整整一大箱。特别是高考结束时,也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复读,所以三年的书一本书都不敢丢,放在阳台积了两年灰。最后全卖了,还不到一本辅导书的钱。

等到了大学,每学期开学时根据选课科目,自购教材。有时老师指定了某套国外原版教材,正版要好几百,如果侥幸能买到二手就划算了,否则就和同学“拼单”去复印整本书了,四年下来也是不小的费用。

所以我一直对二手教材、循环教材颇为向往,省钱省事还环保。最近看到热搜话题#全国教材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一下子就来了兴趣,赶紧采访了周围正在用循环教材的老师和孩子。

循环教材好用吗?

听到正读4年级的小侄女讲,他们小学里像科学、美术、音乐、思想品德之类科目,一直以来都是用循环教材。

初时觉得很环保,因为是义务教育阶段,课本都是免费发放。但细细一聊,小朋友就有了好多抱怨。

由于是循环教材,为了方便其他人使用,是不允许孩子们在书上做笔记的,也不让带回家。每次上课前,是由课代表从办公室把书抱来分发给大家,下课再收回。

这样一来,科学课所需要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孩子根本做不到,课上做笔记也因为教材因素被“劝退”了。老师提到的一些专业词汇比如“高锰酸钾”,孩子没听清楚,加上对教材也不熟悉,就完全弄不清楚讲的是什么。本身自制力不太高的孩子,这下子学习效率更低了。

循环教材能带回家吗?

网上说,在有些学校,需要学生向市里教育局特别申请,就可以把循环教材带回家了。真的这么麻烦吗?

我再跟另一所学习的科学老师一打听,她说完全不用这么麻烦,无需申请也可以发给学生用。

不过老师坦白地表示,其实上面的意思,是允许孩子们课堂使用后,把循环教材带回家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担心学生拿回家,放假前再收回的话,把教材弄得又破又脏。

再加上科学课平时很少会布置作业,孩子每天把科学书背来背去,再加上其他课本练习册,书包很容易就超重了,跟现在提倡的“减负”教育又相悖了。

在这些十八线小县城,家长普遍重视语数外这三门学科,对于科学课也并不上心,所以孩子的教材带不带回家也不看重了。

小学科学的教材循环,是利是弊?

学校里针对循环教材的使用,一般会规定:‘不得在书上涂改、勾画、书写,不得折叠书角,保证教材干净’等。”甚至早些年还有罚款一说,不过现在不会有了。

出发点是好的,但对于科学课来说,就实在太不方便了。

孩子不能边听讲边在书上对重难点做批注,也不能在书上完成实验记录和练习题,只好自行准备笔记本抄录书上内容,课堂的有效时间被大大地挤占了。

有的探究过程或结果,其实是需要整理在教科书的活动记录上,而活动记录都被上一届的填满了,这一届的又填在何处?

为了便于管理,学校采取的课前发书,下课收书的循环使用方式,孩子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效果,就明显因为缺少教材而受到了影响。

有的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保证学习质量,重新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和练习内容印制成册子发给学生,或者有些家长直接上网给孩子另外购置一整套教材,看似学校里的循环教材节约环保,实则造成新的资源浪费,这是不是一场“形式主义”呢?

2017年,教育部门颁布了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科学课由原来的3-6年级开课,改变为1-6年级开课。

在科学课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更是重中之重。

至少科学课的教材停止循环,变为人手一份,才算得上是应有的重视吧?

你对于循环教材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意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