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羽毛球不是一项特别赚钱的运动,特别是在西方国家,鲜有媒体会报道羽毛球赛事,电视广告、电影等更是见不到羽毛球运动员。爱羽客前几年曾发过一个有趣的视频,一个男的(当然不是谌龙)在美国大街上自称是2016里约奥运羽毛球男单冠军得主,结果路人们竟然真的相信了他,还纷纷和他合影,足见羽毛球在欧美是有多小众了。

那羽毛球选手是如何挣钱的呢?从全球的大多数羽毛球选手来看,主要是通过政府/协会资助、品牌赞助、比赛奖金、品牌代言、参加职业联赛和搞副业等。

一、政府或协会资助

中国羽毛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举国体制的投入和教练团队的智慧,这使得中国羽毛球协会能投入大量资金在训练设施、工作人员和运动员身上,选手们基本只用专注于羽毛球运动就行了,不用考虑衣食住行的琐事。

日本、马来西亚、韩国等羽毛球队基本上也是属于国家资助。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羽毛球协会都能得到国家的资助,也不是所有的羽毛球运动员都会得到所在国家机构的支持,比如英格兰羽毛球队在2016年里约奥运之后就失去了英国体育局的资金支持,还比如印度羽毛球协会只会资助世界排名前25的选手。

二、品牌/企业赞助

国际上大多数羽毛球选手都属于这一类,尤尼克斯、威克多、李宁等羽毛球品牌为选手提供全套装备和一定的赞助费用。作为回报,选手们会使用赞助商的装备参加国际比赛,同时为赞助商拍摄一些商业广告、出席一些推广活动。

林丹、李宗伟、辛德胡、苏卡穆约/费尔纳迪这一类的顶级选手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都是依靠品牌赞助,不过赞助商一般都会在合同中要求选手在一年内至少要参加多少站赛事或者拿到多少个冠军。

苏卡穆约在今年6月份就曾透露,赞助商尤尼克斯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拿到2019世锦赛和2020东京奥运会男双金牌,林丹在2014年与尤尼克斯签下了十年一个亿的代言合同。至于像辛德胡这种拿了奥运银牌后广告代言品牌赞助不断,年收入近5000万人民币,能进入福布斯体坛富婆榜第12位的来说,是非常少见的。

三、比赛奖金

羽毛球虽然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运动,但是世界羽联旗下赛事的奖金基本上每年都在增加,比赛奖金与成绩挂钩,只要进入正赛第一轮就有奖金。

爱羽客小编以2018年印尼公开赛为例,总奖金为125万美金,单打冠军每人8.75万美金,双打冠军组合奖金为9.25万美金,如果选手在1/16决赛一轮游的话,能拿到1250美金。若将澳网一轮游的选手奖金(5万美元)与印尼公开赛一轮游的选手奖金(1250美元)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不过也不要太为这些公开赛哭穷了,要知道世界羽联很多小比赛根本就没有奖金,2018年克罗地亚未来羽毛球赛本来也没有奖金,当年主办方十分好心,拿出了500美元奖金给5个项目的获奖者分。

四、打职业联赛

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基本上每年都会举办一些职业羽毛球联赛,参赛选手们或多或少都能拿到不少奖金。比如马来西亚的紫盟联赛,参赛选手在2个月的比赛里可以挣1.5万至2万美元,参加印度羽超联赛的选手,在一两周的时间里只用上场打几次,就能轻松获得几十万人民币的奖金。

不过大多羽毛球职业联赛至今仍然是亏本赚吆喝,中国羽超联赛前几年曾爆出林丹微博讨薪事件,而印度羽超联赛举办7年以来至今仍无法盈利。

五、兼职当教练/陪练

一些没有国家队资助的职业羽毛球运动员为了挣钱,偶尔会去当羽毛球私人教练,或者给顶级选手充当陪练。因为职业运动员拥有打羽毛球所必备的技能和知识,这使得他们很容易成为羽毛球教练。比如前国手包宜鑫退役后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依靠当俱乐部羽毛球教练,就能基本实现生活自给自足。

对大多数有足够资金全职训练和比赛的人来说,当私人教练挣钱这并不是必须的。但对于那些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普通选手来说,这是一种相对简单的赚取额外收入来维持职业生涯的重要方法,也有利于退役后快速转型。

六、兼职穿线

职业羽毛球选手在平时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会打断非常多的拍线,几乎每天都需要穿线服务。大多数羽毛球选手不需要自己穿线,专职穿线师会负责这些小事儿。但也有一些收入不高的羽毛球选手会自学穿线,并为俱乐部球员或者朋友提供基本的穿线服务,这虽然不能挣很多钱,但如果有空余的时间和穿线机,何乐而不为呢。

李宗伟年少时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训练之余每天要穿20至30把拍线,只为了能攒钱买一把好点的羽毛球拍。印度自由人选手戴伊曾在2018年德国萨洛卢公开赛击败林丹爆冷夺冠,不过他连几把球拍都买不起,球包里仅有的4支球拍都断线了,不得不向国家队的队友借了几支才最终取胜。

七、有正式职业/当老板

许多欧美羽毛球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正式职业,通过工作和做生意挣钱,自负盈亏参加国际比赛。比如曾爆冷李宗伟的法国自由人选手利弗德斯是服装店老板,前意大利选手谭雨涵是医生,前爱尔兰选手斯科特·埃文斯是一家时装公司的老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