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龐國翔

晚清重臣曾國藩可謂大名鼎鼎,家喻戶曉。他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27歲時考中進士,入翰林院,爲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官仕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這樣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竟然和江津文人李氏姐弟有着關係?

先講其與江津李嗣元的故事。

李嗣元,號春甫,清末江津縣鶴山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詩書傳家”是鶴山李氏家族的家風。幼時他博聞強記,同時操練騎射,成人後更是一表人才,很快考上秀才,但他仍學習不輟,準備參加鄉試考取舉人。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4月,33歲的曾國藩升任翰林院侍講。這年7月,他被朝廷欽命爲四川鄉試主考官。同一時間,江津縣李嗣元正到成都參加鄉試。

在這次鄉試中,曾國藩認識了李嗣元,對他非常賞識,說他是“少貌玉立,文似韓慕廬,翛然塵壒之表……”後來曾國藩更是稱李是他“典試蜀中所得之士”。就是說,李嗣元是我曾某發現的人才,我是他老師。

四年後即丁未年(1847年),李嗣元將100首詩作呈送曾國藩。此時曾國藩已升至內閣學士加禮部侍郎,但他仍賦詩回贈李嗣元:不見李生今四載,我有情懷浩如海……

以後,曾國藩與李嗣元多有唱和。曾寫詩鼓勵他:爾曹報國好身手,似我蹉跎已老醜……庚戌年(1850年),曾國藩更是官運亨通,不斷遷升,授禮部右侍郎、署兵部右侍郎,升達二品官位。在這年春暖花開的正月,兩人還在京師見了面,以詩唱酬,快哉樂哉。李嗣元在詩學上受其點撥,提高很快。這年,李嗣元考中進士,進入翰林。不久,曾國藩離開京師去組建湘軍。

李嗣元由庶吉士散館分刑部主事,但他仍與在湘的曾國藩書信唱和往來。咸豐六年(1856年),李嗣元遵旨籌餉,例以同知分發到雲南;次年捐升知府;咸豐八年奉旨解散練回,賊突圍攻,衆寡不敵,遂遇害。朝廷撫卹追贈李嗣員爲贈太僕寺卿,並給雲騎尉世職恩騎尉。

李嗣元殉職噩耗傳到曾國藩處,曾“大慟,淚下如雨”。後來,李嗣元的門生、同事、親戚等將其詩稿整理並集,沿用原《日慎齊詩草》名。該書稿收錄李嗣元所作632首古今體詩。書稿通過翰林吳春海轉達曾國藩處,希望曾能爲《日慎齊詩草》作序。此時的曾國藩可謂朝廷重臣,一言九鼎,權傾天下。但他沒有推脫,立即同意此事,很快,就完成了《日慎齊詩草序》一文。不久,《日慎齊詩草》一書刊行。在序中,曾國藩回憶了1843年7月在四川主持典試時與李嗣元相識後“以詩唱酬”的經過,高度評價了李嗣元的詩才和人品,說他是“清華之選”,以“富其學,其建樹當可想見”云云……

再說曾國藩與江津女史李默仙的故事。

李默仙與李嗣元是堂姐弟。她自幼穎慧聰明,伶俐可愛。李氏家族中人視其爲掌上明珠。

其父李昉在嘉慶戊辰(嘉慶十三年,1868年)考上進士後,被分撥到完縣(今河北順平縣)任知縣。李昉將女兒李默仙攜之至署,公餘課讀,遂工吟詠。李默仙后又跟着出守衢州府的叔父李瀛(原名李塘)。針黹之暇,李默仙輒親書史田,詩學日進,並工楷法旁通靈樞。李默仙長大成人後,嫁給墊江縣程編修伯鑾之長子程師泌。可是,第二年丈夫就客死湖北當陽縣。22歲的李默仙悲痛欲絕,抱夫弟之子承接香火,從此,矢志撫孤,苦讀詩書,天天寫詩,後來並集成《曇花一現集》。其音節悽楚,惋嘆傷感,讀後使人惆悵迷惘、潸然淚下。

此時,在湖南的曾國藩聽聞此事,親臨過訪,展讀詩稿,慨嘆不已。他於公案之時,請奏朝廷,對李氏默仙旌表如例。朝廷很快下旨旌表。

後來,李默仙回到江津,仍住鶴山,依其母家,82歲時無疾而終。

作爲清朝重臣的曾國藩,能與江津文人交往,可證明當時江津文風之昌,詩文之盛。重慶市古籍保護專家委員會主任、重慶市文史研究會副會長王志昆說:“曾國藩爲重慶文人的詩集作序,這是首次發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