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下令,明年1月中旬以前,分別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2000人和500人,從而使美國在這兩個國家的駐軍規模均縮減至2500人。這意味着超過一半的駐阿富汗美軍回家過聖誕節的願望落空了。從海外戰場撤軍曾是特朗普的競選承諾之一,也是他四年來的一大心事。從敘利亞到伊拉克,再到阿富汗,甚至還有盟友德國,特朗普式撤軍不分時間地點。正因如此,美軍還沒撤完,特朗普與軍方的關係先走到了懸崖邊。

2019年11月底,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婭在感恩節之際突訪阿富汗慰問駐阿美軍。

【與宿敵握手】

四年前,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呼籲停止美軍在中東地區“荒謬無休止的戰爭”。爲此,他對選民承諾,如果當選總統,將減少美國參與海外衝突,把美國士兵帶回家。他聲稱,“美國人民已經厭倦了沒有取得勝利的戰爭”。

特朗普指的就是阿富汗戰爭。他曾說,阿富汗離美國很遙遠,阿富汗戰爭曠日持久,耗費了鉅額金錢,耗費了美國士兵的青春和生命,這一切必須結束。這一論調成爲特朗普上臺後推動從阿富汗撤軍的基礎。

去年11月底,在夜色的掩護下,特朗普首次突訪阿富汗,在感恩節之際慰問駐阿美軍。今年10月7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文稱,“我們應該讓仍在阿富汗服務的美軍人員在聖誕節前回家。”那一天,正是阿富汗戰爭爆發19週年的日子。

駐阿富汗美軍

阿富汗陷入戰亂和動盪以來,已有約2400名駐阿美軍陣亡,數以千計美軍人員受傷。美國國防部的一份報告顯示,自2001年9月11日以來,在阿富汗、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戰爭已耗費美國納稅人超過1.57萬億美元,阿富汗戰爭已成爲美國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

阿富汗戰爭打了19年後,當年被推翻的塔利班非但沒有被消滅,反倒成爲如今控制阿富汗近半國土、國內政治和解進程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方。換句話說,特朗普從阿富汗撤軍的前提是擺平塔利班。

當年戰場上的敵人,在特朗普這兒成了談判桌上的對手。2018年10月,美國政府代表與阿富汗塔利班代表首次會面。此後,在近一年時間裏,雙方進行了9輪談判。去年9月初步協議即將出爐之際,特朗普突然叫停談判,取消了與塔利班領導人的祕密會晤。當時,美國國會、內閣和軍方普遍反對特朗普簽署一個對塔利班幾無強制約束力的協議。

去年11月底特朗普突訪阿富汗一週後,美國與塔利班重啓談判。今年2月底,美國政府阿富汗和解事務特別代表哈利勒扎德與阿富汗塔利班分管政治事務的領導人巴拉達爾在卡塔爾首都多哈簽署和平協議。

今年2月底,美國政府阿富汗和解事務特別代表哈利勒扎德(左)與阿富汗塔利班分管政治事務的領導人巴拉達爾在卡塔爾首都多哈簽署和平協議。

根據協議,駐阿美軍人數在今年6月已從超過1萬人降至約8600人,剩餘美軍和北約聯軍士兵將在14個月內撤離阿富汗。塔利班則承諾不允許其成員以及包括“基地”在內的其他組織成員利用阿富汗國土威脅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

11月17日,美國代理國防部長米勒宣佈特朗普撤軍令時,駐阿富汗美軍約有4500人。按照計劃,明年1月15日前,美國將從阿富汗撤軍2000人,從而將駐軍規模削減至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2500人。

對此,阿富汗塔利班第一時間表示歡迎。塔利班發言人在發給美國《新聞週刊》的一份聲明中說,此舉將成爲邁向結束美國在阿富汗近20年戰爭的建設性措施,朝着結束阿富汗戰爭並實現阿富汗獨立邁出務實的一步。

美國代理國防部長米勒

【想走又想留】

特朗普最新撤軍令的另一個組成部分,是明年1月15日前從伊拉克撤出500人,從而將駐伊美軍人數降至2500人。此前,駐伊美軍已從5200人降至3000人。與阿富汗戰爭類似,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同樣勞民傷財。

2010年8月底,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突訪伊拉克,目的之一就是主持駐伊美軍正式結束在伊拉克作戰任務的儀式。2011年底,美國從伊拉克撤軍,僅保留少量美軍士兵保護美國駐伊拉克外交機構。

當時,正值中東、北非地區政治大動盪,在隨後幾年裏,以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趁機做大做強,2014年奪取了伊拉克西部和北部、敘利亞東北部大片地區。隨後,美國不得不重新向伊拉克派兵,牽頭反恐國際聯盟打擊“伊斯蘭國”,爲伊拉克政府軍提供支持和培訓。

一名美軍士兵悼念在伊拉克戰場陣亡的戰友。

2018年12月,特朗普宣稱已經徹底擊敗了“伊斯蘭國”。儘管這一說法遭到法國等盟友的質疑,但在特朗普看來,這個結論足以用來推動另一個撤軍計劃——從敘利亞撤軍。按特朗普的說法,從敘利亞撤軍的唯一理由就是“伊斯蘭國”已被擊敗。

美軍重回伊拉克反恐的同時,也趁敘利亞內戰之際,在未經敘利亞政府允許的情況下,向敘東北部地區派遣了約2000人規模的特遣隊,向當時佔據敘東北部的反恐夥伴庫爾德武裝提供支持。

2018年12月特朗普突然宣佈從敘利亞撤軍後,五角大樓預計會在60天至100天時間裏完成撤軍。但隨後美媒爆出撤軍時間將延長至120天,且將留駐200人。接着,特朗普又在2019年初的內閣會議上改口,宣稱從未對從敘利亞撤軍設定時間表,軍隊將會緩慢撤出。

實際上,在那之後,駐敘美軍只是從敘利亞轉入伊拉克境內,短暫停留一段時間後又返回敘東北部地區,並將控制目標瞄準當地的油田設施。

駐敘利亞美軍戰車車隊。

相比那些海外戰場,特朗普任內最大規模的一次撤軍發生在德國。今年7月底,特朗普下令從德國撤出約1.2萬美軍,將駐德美軍規模削減至2.4萬。其實,這是近些年來不斷惡化的美德關係的寫照。

特朗普多次點名德國沒有繳足北約的“份子錢”,沒能完成北約成員國防務支出佔GDP2%的目標。同時,德美貿易摩擦不斷,就俄德“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齟齬不斷,特朗普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私人關係更差。

不過,從德國撤出的美軍只有6400人能回家,其餘5600人將被部署至比利時、意大利和英國等歐洲其他國家。今年8月,美國又與波蘭敲定向其增兵1000人,駐波美軍規模達5500人,未來波蘭將有能力接納最多約2萬美軍。

另外,特朗普還在考慮撤回全部駐索馬里美軍。自1993年“黑鷹墜落”事件導致美軍慘重傷亡後,美軍撤出了索馬里。特朗普上臺後,爲打擊索馬里“青年黨”,將美軍重新部署至索馬里,現階段約有700人。

特朗普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私人關係毫無情誼可言,美德關係也在防務、貿易、能源等各領域矛盾不斷。

【跟軍方失和】

儘管近年來特朗普政府在逐步撤回駐阿美軍,但他上臺之初宣佈的阿富汗戰略可不是這個方向。2017年8月,特朗普在弗吉尼亞州發表講話,宣示新版阿富汗戰略。當時,他宣稱美國將提升在阿富汗戰爭中的參與度。

具體來說就是加錢加人,即在2018年國防預算中安排600億美元用於“海外應急行動”,包括用於向阿富汗增兵4500人,使駐阿美軍人數從1萬人升至1.45萬人。

特朗普這一看似違背競選承諾的戰略宣示,帶有明顯的軍方影子。特朗普執政後,首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就是美軍退役中將弗林。此人在特朗普競選期間就扮演防務和安全問題顧問角色,只是他因牽涉“通俄”而任職不足一個月便匆匆去職。

特朗普前期在防務和安全問題上發揮重要影響的,是第一任國防部長、美軍退役上將馬蒂斯,第二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美軍現役中將麥克馬斯特,以及從國土安全部長轉任白宮辦公廳主任的美軍退役上將凱利,還有美軍參聯會主席、上將鄧福德。

馬蒂斯(上左)、麥克馬斯特(上右)、凱利(下左)和鄧福德(下右)。

這幾位將領在美軍中擁有很高威望和影響力,而且不難看出,特朗普起初在國防安全領域十分倚重帶有濃厚軍方背景的官員。他們擁有豐富的軍旅經歷,在制定政策時傾向於確保連續性和穩定性,反對美軍從海外戰場倉促撤軍,強調與盟友的協調性。

但個性強勢的特朗普並不喜歡老將軍們的說教,他們主導的政策更不符合特朗普的真實意圖。久而久之,雙方矛盾逐漸爆發,老將軍們被逐一踢出白宮決策圈:麥克馬斯特在2018年3月離職,同年底馬蒂斯辭職;2019年初凱利辭職,同年9月鄧福德任期屆滿卸任。

與此同時,對老闆胃口的強硬文官上位:“鷹派”博爾頓成爲第三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更聽話的蓬佩奧從中情局局長轉任國務卿,擠掉了與特朗普鬧翻的蒂勒森。此後,在防務和安全領域決策中,博爾頓和蓬佩奧展開了主導權之爭,在第二任國防部長、大學同學埃斯珀的加持下,蓬佩奧最終勝出。而博爾頓,後來也與特朗普翻臉,被蓬佩奧的部下奧布萊恩取代。

博爾頓(上左)、蓬佩奧(上右)、蒂勒森(下左)和埃斯珀(下右)。

於是,就有了特朗普政府後期接二連三地“突然”撤軍。其中,只有從敘利亞撤軍一事,特朗普沒能拗過國會、政府和軍方以及北約盟友的反對,最終不了了之。其他諸如從阿富汗、伊拉克甚至德國撤軍,儘管同樣遭到普遍質疑和反對,但都遂了特朗普的願,只在撤軍時間和規模上有所妥協。

撤軍的最後反對者埃斯珀被解僱一週後,特朗普下達了最新的撤軍令。代理防長米勒上任後向五角大樓員工發出的第一封公開信就強調,貫徹特朗普撤軍的選舉承諾。他在信中寫道:“所有戰爭都必須結束……我們迎接了挑戰,我們盡了全力。現在,是時候回家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