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個月,一則對郭麒麟的深度採訪,令大家重新審視了“挫折教育”這柄雙刃劍,而正當全網都在同情郭麒麟的童年,在猜測郭老師看完視頻後,會不會後悔,從而尋求與兒子的真正“和解”呢?

在德雲社的團綜中,郭老師卻給了大家一個瞠目結舌的答案。

一直以來,在德雲社的粉絲中都流傳着這樣一句話:

“生子當如郭麒麟”。

大林懂事周到的處事情商,謙卑有禮的待人接物,勤奮努力的成長奮鬥,都被德雲社的粉絲津津樂道。

哪怕不是郭麒麟的粉絲,而只要喜歡傳統藝術,喜歡德雲社,喜歡郭德綱,甚至僅僅偶爾從其他節目中看了一眼郭麒麟,都很少有人不愛這個孩子。

所以,很多人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喜歡郭麒麟的,一種是還不認識郭麒麟的。

幾年之前的郭麒麟,話語權與出鏡的機會還都遠遠比不上父親。

所以,我們所看到的經常是一個艱難奮鬥的父親驕傲地展示自己的得意“作品”,不論是教育兒子,還是捧徒弟,無疑都很成功。

德雲社也成爲娛樂圈一個獨特的存在,師徒父子,兄友弟恭,其樂融融地恪守着中國的傳統禮儀。

這種難得的氛圍,身爲局外人的網友們也都非常好奇和嚮往,可以說這種傳統的氣質本身也是德雲社的魅力之一。所以,雖然大家都知道傳統行當學藝苦,但是很少有人能感同身受地的去理解到底有多苦。

大家都知道郭麒麟的成長中,父親一直實施嚴格的“挫折教育”,之前大都僅僅驚歎於郭德綱教育的成功,卻很少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去觀察和體會。

最近幾年,郭麒麟不論是在拍電影電視劇方面,還是娛樂綜藝方面,都有很突出的表現,甚至有風頭蓋過父親的勢頭。而他本人也終於收穫了越來越多的完全屬於自己的粉絲。

爲什麼這麼說呢?

幾年前郭麒麟當然也有粉絲,但是從相聲界積累的粉絲,基本也都會喜歡德雲社和郭老師,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爲德雲社和郭老師,才愛屋及烏的喜歡郭麒麟,所以,自然是覺得郭麒麟的成績完全來自於郭老師“挫折教育”方式的成功。

當郭麒麟的那段關於父子情感的深度訪談被放出來,大家才震驚的發現,原來“挫折教育”對孩子的傷害會那麼深。

郭麒麟從小沒有長在父親身邊,被接到父親身邊的時候,正是處於孩子的敏感叛逆期,生疏的父母,還有一大羣素昧謀面的師兄弟,使得郭麒麟更加缺乏安全感。

郭老師永遠是人前教子,雖然他說過從來沒有打過郭麒麟,但是嚴酷的話語和冷淡的態度,遠比動手打人傷人更深。

這一點,從郭老師徒弟身上也有所展現,楊九郎就曾經直接對郭老師說:

“其實當我們犯了錯誤,我是希望您能劈頭蓋臉卷我們一頓。”

但是,郭德綱最嚴厲的處罰其實是沉默和冷淡,連“莽撞人”燒餅也最怕師父不理自己。

好東西永遠先給別人喫,在自己家喫東西,還得問問可以不可以,很多人開始只是注意到了郭麒麟家教好,但是很少去想,一個孩子到底經歷了多少心碎,壓抑了多少天性,才能變成這樣?

但是,當說到那些過往的時候,他用的詞是“都過去了”。

他沒有說不介意,沒有說原諒和理解,只是說都過去了。

看完訪談,很多人都開始重新思考“挫折教育”的意義和方法,也猜想郭老師看完採訪會不會也有一些後悔。

不過,看完團綜,大家才發現自己想多了。

郭老師在節目中特意提起了之前的採訪,並對郭麒麟說“最近你的粉絲都替你鳴冤啊?”

郭麒麟依舊淡淡說着“都過去了。”想跳過這一趴,但是父親沒有給他機會。

郭德綱解釋了自己爲什麼這麼做:因爲他覺得他家的基因裏面有“小性”的成分,並且發現郭麒麟依舊有這個苗頭,所以,選擇自己親自動手擊碎他的敏感和自尊,這樣才能在社會上不被傷害。

這也許就是他們口中的“互相成就”,挫折教育不是一般的家庭可以使用的,否則失去的親情遠比收穫的成果更觸目驚心。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郭老師的和解方式還是“不服軟”,想跟兒子解釋,話出口卻是說兒子有“小性,小心眼”的苗頭,爲了幫他成長才如此,這也許是實情,卻難免令孩子心裏不舒服。

其實,郭老師也是身負的責任太重,而且當嚴父久了,太難拉下面子。看得出來,隨着年紀的增長,郭老師越來越希望郭麒麟能回家與他生活。

但是,家好回,心難回。

郭麒麟無疑會永遠尊敬父親,郭德綱也無疑會一直愛郭麒麟,但是,想要徹底打開內心的隔閡,消散童年的影響,需要時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