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再是唯一,多家手機廠繼蘋果之後佈局dToF

集微網消息 拍攝、支付、解鎖,三大主要場景肯定了ToF這項技術存在於智能手機端的意義。如業界所知,目前行業中的ToF方案主要分爲iToF和dToF兩大類,前者在安卓市場廣泛普及,後者則是蘋果公司另闢出的一條蹊徑。

很長一段時間內,dToF陣營都只有蘋果一家終端廠商,其他廠商基本上都更傾向於iToF方案,後者的市場滲透率明顯遠高於前者。值得關注的是,這樣的局面或許在不久後就將出現大的轉變。

多家廠商立項

有供應鏈廠商向集微網透露:“其實當前業界不僅僅是蘋果公司有用到dToF方案,大多數的手機品牌都有立項,包括供應鏈的很多企業,也都有在配合終端客戶做開發。”

與iToF方案不同,dToF方案絕大多數的設計和製程難點都在於傳感器廠商。集微網在報告中曾提到過,iPhone 12 Pro採用的LiDAR方案是其協同CMOS供應商索尼一起開發的,雖然生產製造是由索尼完成,但蘋果卻親自參與了設計過程,兩家企業手中各自都擁有一部分專利,由此也引出了在除蘋果外的手機廠商立項後面臨的一項重要問題。

上述廠商指出:“雖然供應鏈有很多廠商都宣稱自己的方案不會侵權,但究竟有幾家能做到還有待考證。另外,目前終端廠商爲了規避專利侵權的風險都在等着索尼方面鬆口,從我們瞭解到的消息,預計是在2022年底。在無法採購索尼的傳感器之前,就先用一些其他廠商提供的dToF方案進行效果測試。”

據瞭解,dToF的方式不止一種,而蘋果目前採用的LiDAR方案只是其中一類,也就是說其他廠商並不是完全繞不開蘋果的專利。不過比起能否繞開專利來說,更重要的是改用dToF方案的意義何在。

其實自從3D感知技術出現在智能手機上,上述兩種方案就常被相提並論,單從性能和應用上看,二者各有利弊。甚至就目前在智能手機端的應用場景來看,iToF方案更具實用性和性價比。行業人士認爲:“短期內看來,即便有一些手機產品上用到了dToF,應用場景也還是和iToF相差無幾,只是效率上有所提升。另外,在解析率上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那麼,手機廠集體佈局dToF的目的僅限於此嗎?

dToF意義何在?

集微網瞭解到,dToF對於環境光干擾較不敏感,所以使用dToF可以讓智能設備的深度傳感工作在不同光照強度的場景下。而其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實現遠距離測距,且有較高的精準度,如果所測距離擴展到10米以上時,dToF或許會是更好的選擇。

反之,iToF的優勢更多體現在一些近距離的場景中。

行業人士對集微網表示:“其實對於智能手機這樣的產品,絕大多數的場景下我們都是近距離使用,很少會有需要測遠距、測速等場景出現,iToF就已經足夠應付智能手機所面臨的解鎖、支付等場景。”

思考佈局dToF的目的,其實可以參考蘋果在這方面的規劃。

回顧蘋果採用dToF方案之前,在3D感知技術上其實一直用的是結構光方案,而在其捨棄3D結構光轉投ToF懷抱之前,安卓系廠商早已讓iToF方案在市場上遍地開花;除了出於專利方面的考量,更大程度或許還是是爲了自家產品的佈局,才讓蘋果更加堅定的選擇了dToF。

根據集微網瞭解到的信息,上一代iPhone在攝像頭模塊上的成本約84.6美金,而上個月發佈的iPhone 12 Pro系列產品由於改用dToF方案,在攝像頭模塊上的成本高達96美金,增加近12美金。

在5G模塊成本大幅增加帶來的壓力之下,蘋果依舊選用了貴价的攝像頭產品,可以想見,其野心顯然不會侷限於智能手機上。

衆所周知,AR/VR是蘋果公司近幾年一直持續發力的方向。選用LiDAR的dTof方案,不僅能夠改善測距精度和抗干擾問題,也能夠進一步擴大了測距範圍,爲其AR/VR產品搭建應用場景奠定了基礎。

行業人士談到:“如果是要用於AR,iToF是肯定不夠的,這也是蘋果的策略,增加的這部分成本長遠來說不算什麼。然而對於其他手機廠商而言,在沒有後端應用能力缺乏的情況下,dTof其實只是一個沒什麼性價比的零件。”

隨着dToF傳感器製程的持續發展,這個方案的成本勢必會出現下降,因此我們看到這個方案從汽車電子市場延伸到了消費電子市場,之後成本或許還會繼續下降,讓更多手機廠商可以選擇採用這個方案。

然而,這些廠商是否真正需要做這樣的選擇?

誠如我們所見,雖然近兩年業界頻頻出現一些“黑科技”,部分手機零部件的規格已經達到超高水平,但並沒有被大多數的消費者接受。究其原因,是用戶體驗感的提升遠遜於硬件規格提升的水平。

業內人士對集微網表示:“比起盲目追求硬件,手機廠商更應該側重於把場景開發出來,再去找新的硬件來支撐,這樣的發展模式才能讓產品有實質性的改善。”

(校對/Cand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