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

23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就“十三五”時期,濟南縣域經濟發展取得了的成就,和“十四五”時期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目前的工作思路,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正處級領導幹部趙波進行了回答。

按照濟南傳統口徑,縣域經濟單元包括歷城、長清、章丘、濟陽、萊蕪、鋼城、平陰、商河8個區縣。縣域經濟作爲國民經濟的重要單元,既是富民強市的基礎和保障,又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和着力點。“十三五”以來,全市按照“少取、多予、放活”原則,市、縣兩級共同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傾斜支持、擴權強縣。相繼制定出臺了《區幫扶縣域發展經濟考覈辦法》《關於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濟南市支持平陰縣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濟南市支持商河縣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關於支持萊蕪區、鋼城區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從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鄉村振興、要素保障等方面向縣域予以傾斜支持。自全省《關於深化擴權強縣改革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印發以來,市級累計將500餘項市級行政許可和關聯的行政權力事項,調整由區縣實施,推進市縣同權,提高縣域服務發展的自主性和便利性。

二是明確主業、優化格局。針對區縣間產業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強化產業發展市級統籌,明確了全市產業佈局導向,推動產業按層級由中心城區向周邊區域梯度轉移,明確了各區縣主導產業、聚焦的細分領域和具體的產業聚集區,到2019年,縣域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已佔全市半壁江山。

三是區縣協同、精準互補。開展區縣幫扶發展,相關區累計向被幫扶縣域提供幫扶資金過億元,幫助引進項目22個,投資額25億元,互派幹部掛職交流22人次,幫助協調重大事項25項。市財政統籌縣域經濟發展資金2.8億元,支持財政困難縣域園區、交通、教育、醫療等領域31個重點項目建設。

2019年,8個縣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98.1億元,佔全市比重爲38.1%,三次產業構成爲8.3:43.5:48.2;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2.6億元,比2015年增長49.8%。今年7月,省政府通報表彰2019年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差異化評價先進單位,我市歷城區獲評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專項評價先進縣、章丘區獲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專項評價先進縣。

“十四五”時期,一是提高縣域政策成效,繼續完善普惠化與差別化相結合的縣域發展政策體系,提高完善支持縣域經濟發展資金規模、質效。開展縣域特色產業集羣培育行動,優先支持縣域申報重大項目、建設創新平臺和開展試點示範。賦予縣域、開發區更多經濟管理權限,支持縣域符合條件的開發區優化管理。鼓勵區縣聯合招商和產業協作,提高區縣結對幫扶成效力度。二是着力優化產業佈局,重點發揮縣域開發區工業發展主陣地作用,強化重點產業集聚區引領,支持縣城主動承接中心城區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推動區縣差異化發展,形成優勢突出的特色集羣和塊狀高地。三是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入推進國家、省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推進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四是逐步實現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統籌不同區域、類型、層級教育、醫療衛生機構等事業發展,推進主城區、縣域之間教育、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基本實現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