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银行股拉升!招商、平安股价创新高!基金经理剖析趋势与风险点

多事之期,银行股却纷纷走高。

11月23日,银行股普遍又一轮强力拉升。其中,厦门银行大涨8%,招商银行平安银行股价创出收盘历史新高,分别为45.40与19.62,涨幅达0.78%与4.03%。

Wind数据显示,四季度以来,已有3只银行股的累计涨幅超过20%,7只超过10%。11月19日,平安银行、厦门银行、杭州银行创新高;11月18日,A股银行板块全线飘红,当日收盘整体涨幅达到1.82%。

资金涌入银行板块

对此,嘉实金融精选基金经理李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银行股的此番上涨是在预料之中。

“股价上涨来自于两个因素,即基本面与估值”,李欣说,“银行板块与其他板块不同点在于前者的基本面是偏逆周期的,其业绩与股票价格并没有及时联系,原因在于银监会采取的逆周期调节。所以在监管有逆周期调节的安排下,银行的基本面周期性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其股价周期性尤为明显,当经济波动,银行的业绩也会波动,这在估值上也能够体现出来,所以银行的股价是顺周期波动的。”

国盛证券研究报告也称,银行股本质上是周期股,历史上板块有长期、稳定超额收益的时期,均为经济基本面企稳改善、或者有此预期的阶段。今年年中以来,在LPR利率不断下调、疫情控制得力之后,企业的经营情况迅速恢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5月份当月同比增速迅速由负转正,且在此后的几个月一直维持在10%以上的水平。

李欣对趋势的判断是,在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压力下,市场普遍担忧银行业绩可能不理想,且可能会有让利压力,二者对银行的业绩与估值是一个“双杀”。此后随着疫情控制程度在今年二三季度的转好,国内经济逐渐恢复,市场预计银行即将有望渡过基本面最差期。

“三季度后,疫情控制的持续转好,经济的企稳回升也让市场对于银行让利的担忧减轻。银行板块的逻辑由上半年的业绩政策‘双杀’转变成业绩见底回升,监管恢复到常态,银行股价也随之在10、11月后开始走高,即使在中间出现了一些波折,如最近出现的一些债市问题案例,但由于其对于银行业绩影响是非常低的,受到的影响不大”,他补充道。

除此之外,今年大多数板块获得较大涨幅下,银行、保险与地产属于明显的价值洼地,因此资金开始倾向于涌入银行板块。

银行基本面关注点

在近期市场波动情况下,银行是否面临实质性风险?

穆迪(Moody‘s)11月19日公布的一份行业深度研究称,中资银行不断增长的零售贷款造成的风险迄今依然可控,但无抵押个人贷款是中国银行业零售贷款所面临的主要资产风险。

“无抵押贷款是银行零售贷款的主要资产风险,这归因于其无抵押性质以及对经济周期更高的敏感性。与房贷相比,无抵押消费贷款对于经济周期及劳动力市场环境的波动更为敏感“,上述研究显示。

根据穆迪研究数据, 2015 年底至2019 年底,零售贷款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0%。2019 年底,消费者负债占GDP 的比例从2015 年底的39%升至55%,但与亚太区内其他几个经济体相比仍处于适中水平。2019 年底,受评中资银行非按揭类消费贷款(包括信用卡贷款和应收账款) 从2015 年底的人民币7.4 万亿元增至13.3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6%。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2020 年上半年中国消费贷款拖欠率小幅上升,但随着国内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复苏,从年中开始拖欠率有所回稳。

在李欣看来,银行的零售与房地产业务风险不大,“四、五月消费贷和信用卡的风险是有所提升,但随着国内疫情的转好,复工复产,现金流的压力始逐渐偏小。从六、七月份开始之前一直在攀升的消费贷款和信用卡逾期数据逐步下行。在按揭贷款方面,我国的房贷可以说是最好的资产,房贷风险由此不大。”

从宏观环境来看,随着整体经济的恢复,我国主要失业率指标持续下降,10月末25-59岁人员失业率已下降至4.8%,基本恢复至年初水平,有利于全行业零售信用风险的后续稳定。

李欣同时提醒,小企业贷款可能是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尤其是今年3月份,银行对一些小企业实施无还本续贷,这方面存在一些风险。但不良不是静态的数据,而是动态发展的,随着经济的恢复,这部分风险也在逐步化解,而市场对银行的估值也在逐步修复。

对于银行股中长期表现,李欣认为,未来5~10年,考虑到要保持GDP一定程度的增长,预计未来银行业绩或将能保持大个位数或小两位数的增长。

国盛证券的报告表示,银行当前的资产负债表已非常干净,为估值修复打下基础与空间。过去3年,银行业核销处置不良贷款共计5.8万亿,为过去8年的处置规模的总和,粗略测算,已处置与账面上的不良贷款占比约为7%。

(作者:胡天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