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朱翊清訪友至合溪山,夜宿山頂寺廟中,因天氣炎熱,久久沒有入睡。午夜時分,忽聽到後山頻頻傳來虎嘯聲。等到次日天明,朱翊清向和尚說起此事。和尚問說,虎嘯時房瓦有沒有震動?答曰大概沒有。於是和尚說,那你夜間聽到的不是虎嘯,而是山上巨蛇發出的聲響。

和尚見朱翊清有些不信,便解釋道,此前有一次,我在山中撿拾柴火,偶然聽到有虎嘯聲近在咫尺,頓時驚駭欲死。然而過了片刻,並沒有老虎出現,後來聽出聲音陸續從頭頂傳來。抬頭一看,原來是條大蛇倒掛在樹枝上發出聲響。蛇身長約一丈左右,渾身斑黃,山民們常在夏天看到它,並不主動傷害人。但凡聽到它發出聲響,馬上就會下暴雨不止,屢試不爽。若是虎嘯,則附近屋瓦皆會震動;蛇鳴則不然,所以你聽到的聲響來源於巨蛇。

朱翊清將這個奇聞記載在筆記小說《埋憂集》中,由此他想起幼年和弟弟去外祖父家,回來時路遇一條秤掀蛇,全身斑斑點點如秤桿,昂首離地約四五尺,僅餘尾巴着地,奔走如飛。兄弟兩人嚇得撒腿就跑,跑出很久後回頭發覺秤掀蛇沒有追來,方纔鬆了口氣。當年冬至,朱翊清的弟弟患了怪病,拖到次年春分時節便病逝了。他在筆記中說,至今想起來,心猶呯然而動。

清代筆記《滇黔紀遊》中也曾記載過一些怪蛇。雲南某土司轄地有種蛇被當地人稱之爲“脆蛇”,身長一尺左右。脆蛇通常埋伏在草叢間,見有人畜路過,則突然一躍而起,隨即跌落在地上碎成數段,不久復又合成一體,蜿蜒遊動。蛇段雪白,光亮可愛。然而奇毒無比,有人誤觸,就會立刻毒發身亡。

當地土人經過無數次摸索,發現此蛇曬乾後能治各種怪病。施藥時,以蛇身上中下對應人的頭腹股肱,頗有靈驗。另外,人畜若有斷骨,以此蛇研碾成末,敷在斷骨處,幾日後斷骨就會連接完好,沒有不奏效的。土人捕蛇時,用竹筒伏在脆蛇經常出沒處,捕蛇者蹲守在附近。脆蛇一旦進入竹筒,要趕緊將竹筒離地,稍緩則又斷成數截。

其地尚另有幾種怪蛇,如圓蛇,形狀像鵝卵石,斑斕可愛。有不知道的人會當成石頭撿回家。圓蛇一旦得到人氣,就會化成毒蛇,無論人畜,被咬中後無藥可救。又如方蛇,形如牛皮,行動敏捷,口中時常吐出黑氣,腥臭難聞。遇到危險則由脊椎處射出黑水,被噴中者立斃。再如扁蛇,不知者以爲是婦女的絲巾,五色交錯,極其豔麗。扁蛇奔走如飛,能追逐狡兔,亦有劇毒。

相傳那些大蛇準備吞噬人畜時,必先以身體量測獵物長短,蛇身較長時,則人畜遭殃。有人傳授破解之法說:當蛇昂首立起時,人要隨手撿個東西拋向半空,大喊說:你沒有我長!大蛇復仰臥於地上,舒展出數千只暗足,此刻則要散開頭髮說:你的腳沒有我的頭髮多!大蛇收起暗足伏在地上,人要將身上衣服解下撕裂成碎塊,大喊說:我去也!不久之後,此蛇必死無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