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之聲

脫貧攻堅中,如何讓扶貧措施“精準滴灌”“可持續”,提升貧困婦女致富能力,推動村莊實現自我發展?

通過多年實踐,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帶來了“創新樣板”——母親創業循環金、SDGs示範村項目。這些項目走進雲南少數民族地區,爲貧困婦女賦能,點燃了她們脫貧致富的願望和自強自立的信心。

母親創業循環金:

讓扶貧資金“轉”起來

茶農楊國英

“雖然世代種茶,但是過去我們的知識和技術落伍了,一人一年種茶的收入只有四五千。得到循環金的幫扶之後,茶葉一年能賣到兩萬元!”45歲的茶農楊國英說。

楊國英生活在雲南臨滄市雙江縣,這裏是全國唯一的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即將到來的2萬元“循環金”,有望將她的茶葉種植面積從70畝拓展到85畝,今年預計能增收4萬元。

楊國英口中的“循環金”,來自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發起實施的“@她創業計劃——母親創業循環金”項目。它不同於傳統公益項目中的資助款,投放出去會在規定的時間收回,更貼近“無息貸款”的意義,這也是名稱中“循環”的價值所在。

循環金的注入,帶動了當地種、養殖業發展,產生了經濟、社會雙效益。而參與其中的貧困婦女,生活狀況、精神面貌也有了大變化。

2018年,“母親創業循環金”項目曾爲雙江縣50名婦女提供了93萬元創業資金支持。項目實施的一年中,受助婦女結合村產業發展和家庭實際,陸續發展起火龍果、烤煙種植,生豬養殖和火腿加工等產業,實現家庭平均增收1萬元以上。

“火龍果在我們這算新興產業,開始很多人不敢去嘗試種植。有了循環金的支持後,我們抱着試試的心態去做,沒想到成功了!如今一年能帶來2萬元的收入,我在家裏說話的底氣都足了。”雙江縣勐勐鎮大荒田村村民王懷美說。她今年40歲,之前種植稻穀、玉米,還經營一家小賣鋪,每天很忙,收入卻很微薄。2018年申請2萬元循環金後,她嘗試種植火龍果,通過培訓學習火龍果的科學管護,當年就實現了增收1萬元。未來,她期待利用循環金,發展電商銷售。

當地婦女積極瞭解“母親創業循環金”項目情況

從“母親創業循環金”中受益的,還有雙江縣勐庫鎮大戶賽村茶園。在項目幫扶下,31戶困境婦女每戶獲得了1-3萬元不等的循環金幫扶,在茶園中從事古茶樹種植、管護、加工等工作。同時,茶園的發展爲當地婦女姐妹提供了100餘個季節性臨時用工崗位。通過培訓、參與集體勞動、掌握增收技能,她們用勤勞的雙手改善了家庭的經濟狀況,勞動積極性也提高了,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也隨之提升。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自1996年以來,圍繞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通過全社會愛心企業及港澳地區愛心人士的捐助,以“小額借款,入戶扶貧,循環使用”的方式,陸續在全國20多個省市的城鄉開展了“母親創業循環金”項目。2015 年,爲適應互聯網和數字經濟時代發展,項目轉型升級爲“@ 她創業計劃”系列,除了“循環金”項目提供資金支持,還推出女性賦能培訓項目、“媽媽家”社區項目、女性創就業服務平臺等,全方位助力女性創就業、帶動女性尤其是困境女性實現創業增收和可持續發展,助力影響更多女性實現經濟自立。截至2019年底,@她創業計劃已累計發放循環金近3.6億人民幣,覆蓋20餘個省(區、市),幫助近42萬名女性實現創業和再就業,輻射帶動355萬多人脫貧致富。

“@她創業計劃——玫琳凱母親創業循環金”發放儀式現場

2020年11月12日,“@她創業計劃——玫琳凱母親創業循環金”發放儀式在雙江縣勐庫鎮大戶賽村舉行。本期項目的130萬元“母親創業循環金”由玫琳凱(中國)有限公司捐贈,在一年的執行期內,提供給臨滄市雙江縣、滄源縣以及臨翔區71戶困境女性,幫助她們發展茶葉種植、佤雞生態養殖、醬菜加工項目。

SDGs示範村:

爲貧困婦女賦能

外普拉村

雲南省楚雄州永仁縣宜就鎮的貧困村——外普拉村,是一個古老的彝族村寨。自2014 年以來,共識別建檔立卡戶125戶399人,貧困發生率爲29.17%。

2017年,爲進一步探討適合中國國情的扶貧實踐,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本地化,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攜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玫琳凱(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以外普拉村作爲試點,開展以婦女爲主的生計發展示範項目——SDGs示範村項目。

項目協調各方資源,通過建立彝繡合作社、村民技能培訓、成立生態旅遊合作社等多種方式,提高農戶特別是貧困婦女收入,並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

2020年11月11日,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玫琳凱(中國)有限公司再次來到楚雄永仁縣外普拉村考察走訪。考察組一行先後參觀了民宿改造、景觀及環境基建、旅遊合作社等,走訪瞭解婦女就業增收情況。

村民夏學芳

夏學芳今年39歲,是外普拉鄉村生態旅遊專業合作社主要運營成員、火波若瑪藝術團副團長。通過參與示範村項目提供的各類培訓,她和家人獲得了更多的技能。“我做繡工,家裏的老人養殖了100多頭黑山羊,養豬。我們還種植了烤煙、芒果。現在家裏8口人,年收入能夠達到15萬了!”

村民朱永豔

29歲的朱永豔大學畢業後回到老家外普拉村,幫助母親一起經營家裏的小賣店。返鄉的她格外關注到了這些年婦女姐妹的變化。“有了項目的扶持,村裏婦女不再掙扎在貧困線上,說話比以前有分量了。”現在,她不僅在村裏的合作社中工作,還做起了書店、咖啡吧。她相信,隨着外普拉村的發展,自己的事業也會越做越大。

火波若瑪藝術團的姐妹們正在歡樂地跳舞

四年來,外普拉村的數百名女性受益於SDGs示範村項目,從中獲得了創業就業機會,拓寬了增收渠道。村民從最開始單一從事的菸草種植,到現在逐步發展到從事芒果、板栗、水稻種植業以及養殖業、旅遊業。通過參加培訓和各類文化活動,村裏的女性也從害羞、不敢表達,到開朗自信。

她們組建了烹飪興趣小組,製作外普拉傳統美食“豆花”系列食品,還舉辦了首屆豆花節,顯示自己的巧妙創意。由30位當地婦女自發組建的火波若瑪藝術團,活躍在節日的舞臺上,成爲了外普拉村生態旅遊的亮點。

隨着能力的提升,外普拉村的婦女越來越自信

曾經,婦女們在培訓課上回答問題時面露羞澀、吞吞吐吐。在老師們耐心的教授下,她們學會了如何使用禮貌用語、做好家庭衛生、教育孩子,也逐漸掌握了禮儀接待、餐飲服務、鄉村導覽員等技能。

正如永仁縣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吳濤所說,在各方的扶持下,村裏的婦女漸漸發現了自己的潛能,發展意識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她們找到了自信,能夠帶動家庭改變,也帶動了我們整個村莊的發展。”

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從“母親創業循環金”到“SDGs示範村”,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以公益項目爲貧困地區婦女賦能,撬動村莊的發展。在精準扶貧中,這些項目調動了女性的能動性,挖掘出她們的獨特優勢,讓女性不僅是項目的受益者,更成長爲鄉村振興的參與者和行動者。

來源/全國婦聯網信中心、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

攝影/全國婦聯網信中心 張佳敏

文字/全國婦聯網信中心 張佳敏、李文傑

編輯/全國婦聯網信中心 孟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