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朗讀君發了這篇漫畫,引發很多家長討論:

“哎,你看看人家小學的家長,威風着呢,還能在陪娃寫作業的時候“指手畫腳”,看看咱們這些初高中生的家長,只能是個“打雜做飯”的主了。”“真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們這小學家長也不好當啊,每次輔導作業,真的是要人半條命。”

話說這作業,還真的是堪稱檢驗家長和孩子感情的試金石,不試不要緊,一試就出事。

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比談戀愛到結婚的過程,還要跌宕起伏,無事親爹孃,作業親兒子。

從相愛和睦,到爭吵不休,再到奪門而出,相擁而泣,握手言和,作業可謂是“最佳編劇“。

其實,家長可以把陪孩子寫作業當作和孩子玩遊戲“升級打怪”的過程,一起努力打敗“作業”。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既要做好輔助,也要hold住全場,調整心態,和孩子一起晉級!

今天朗讀君出妙招!

陪娃寫作業的正確打開方式,快來get吧!

1/

作業前:

做“最強輔助”,幫娃清線

1、家長要明確自己定位

很多家長在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把作業當成清單裏的一項,急急忙忙完成,打鉤完事。

但其實,作業的本質是檢測孩子掌握知識點的情況,家長陪寫也是爲了幫助孩子鞏固知識。

當家長和孩子攜手開始這場遊戲的時候,家長第一步便要明確自己的定位:

輔助,而不是寫作業的“主角”,要幫孩子“清理兵線”。

換句話說,就是幫孩子做好做作業前的準備工作,讓孩子能專心“推塔”,完成作業。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形成好的習慣,幫助孩子學透知識點,但不能“喧賓奪主”,用情緒“綁架”孩子,讓陪寫作業成爲自己發泄情緒的主場。

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期待效應,意思是說,一個人的表現會受到其他人的暗示和影響。

也就是說,家長在輔導時發脾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表現,讓孩子帶着“情緒”做作業。

其實,家長完全可以先當一個觀察者,先了解孩子,再去引導孩子,纔會有突破。

2、梳理作業,打卡《作業完成進度表》

很多家長頭疼,孩子怎麼老是“開小差”?摸摸這,看看那,就是不能專心寫作業。

這是因爲很多孩子沒有養成時間觀念,做作業時也沒有緊迫感,就會分心。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幫孩子梳理作業,然後打卡《作業完成進度表》。

限時完成作業,最能看出孩子的真實情況,纔能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

先梳理孩子的作業清單,然後根據孩子想先做的順序,或者由易到難的順序,家長可以先試行各個順序,幫孩子找到最適合的順序,形成習慣。

在孩子完成作業後,讓孩子在“完成情況”一格打鉤,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會讓孩子更有信心完成後續作業。

附:作業完成進度表

此外,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注意力測試,看看孩子的情況,再對孩子針對性的培養專注力。

家長在做測試的時候,也可以感受一下自己的專注程度,多理解孩子的情況。

附:專注力小測試

測試說明:下面的100個數字是打亂順序後排列的,請你按照順序在裏面找出15個數字來,例如從1-15或從2-16或30-44等,記錄下你找到這15個連續數字所花的時間。

測試題:

12 33 40 97 94 57 22 19 49 60 27 98 79 8 70 13 61 6 80 99

5 41 95 14 76 81 59 48 93 28 20 96 34 62 50 3 68 16 78 39

86 7 42 11 82 85 38 87 24 47 63 32 77 51 71 21 52 4 9 69

35 58 18 43 26 75 30 67 46 88 17 46 53 1 72 15 54 10 37 23

83 73 84 90 44 89 66 91 74 92 25 36 55 65 31 0 45 29 56 2

評分與結果:

如果你在30-40秒內就找到了15個順序數字,那你在集中注意力時的記憶程度就屬於"優等"了;

如果你用了40-90秒,是"一般";

如果你在2-3分鐘內才找到,算是注意力不集中。

2/

檢查作業:

家長主場,四步出擊

一局過後,便到了家長的主場,家長這時便是孩子的“最強大腦”,要幫孩子覆盤。

其實,檢查作業便是如此,當孩子寫完作業,就到了家長的主場,但如何檢查作業,很多家長卻連連搖頭,表示無奈。

其實,檢查作業主要分四步走:覈對答案、理清步驟、查漏補缺、養成習慣。

1、第一步:覈對答案

家長在檢查作業時,先一次性覈對答案,勾畫對錯,幫孩子算出正確率,看孩子整體掌握情況。

之後,看孩子失分點主要出現在哪裏,對應上述作業進度表,幫孩子寫出知識點短板部分。

在整體作業完成後,看孩子實際各科用時和情況,側重性的幫孩子查漏補缺。

2、第二步:理清步驟

孩子做錯題,主要是步驟不清晰,對知識點掌握不牢固。

家長要檢查孩子的做題步驟,分析孩子的錯誤類型:粗心、不會、着急等,幫孩子做錯題歸類。

明確孩子的知識漏洞,幫孩子理順自己的做題步驟,形成自己的做題習慣。

3、第三步:查漏補缺

查漏補缺是學習必不可缺的一環,是做作業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很多父母常常會在覈對答案和講題之後就收尾,並不會再繼續讓孩子整理作業。

但其實,這一步纔是最能讓孩子學得紮實的一步,是不可忽略的一步。

當家長在幫孩子寫出錯題知識點後,應該幫孩子進行鞏固練習,讓孩子寫下步驟,是否還有錯誤,直到學會、熟練。

很多孩子會有“一說就會,一考就廢”的情況,其實主要原因還是步驟的問題。

此外,家長還可以讓孩子當“小老師”,讓孩子給家長講題,以此來檢驗孩子的掌握情況。

家長不僅要在每天記錄孩子的短板,也要每週、每月及時回顧,幫孩子檢測掌握情況。

只有理清步驟、查漏補缺、不斷重複、認真總結,孩子才那真正的學好。

4、第四步:培養習慣

很多孩子常常馬馬虎虎,到校了發現作業忘拿了,文具盒沒帶,甚至還會把書本落在家裏。

這樣的孩子,平時多半依賴家長的收拾, 沒有養成自己收拾的習慣。

看似小小的習慣,但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卻頗有影響。

這樣的孩子普遍成績都不優秀,因爲他們沒有養成自我管理、有始有終的習慣,在其他事情上也會很馬虎,很差勁。

爲此,家長要督促孩子,讓孩子養成自己整理、自己思考整件事流程的習慣。

3/

攜手合作,打怪升級!

無論是寫作業,還是孩子成長中的大小事務,家長沒有一件不費心費力的。

就像《三十而已》裏顧佳和鍾曉芹說:

“當我出月子的第一天,我突然覺得顧佳已經死了,活下來的是許子言的媽媽。”

家長的付出難以衡量,但很多家長卻發現:自己明明也付出了,甚至不必別人少,怎麼就沒有養出“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很多家長都是"愛,卻用錯了方向"。

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

“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要想孩子好,家長也要多反省自己,要給孩子做到榜樣作用。

當看到孩子不愛看書時,家長是否也想過自己也從來手不碰書呢?

當看到孩子馬馬虎虎時,家長是否也想過自己也是“差不多主義者”?

家長要多理解孩子,要多反思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

把孩子放在“主角”的位置,做好自己的“最強輔助”,纔是這場“遊戲”勝利的祕訣。

無論是寫作業還是其他事,都一樣需要家長和孩子攜手合作,打怪升級!

希望各位家長能多聽聽孩子的心聲:

作業不會真是愁,爸媽脾氣更可怕。假裝配合都沒用,下次考試還是差。不是我不想做好,而是我需要時間。一步一步來喫透,我才真的會學好。

希望各位家長都能“把愛用對方向”,無論孩子選做什麼“英雄”,家長都要做好孩子背後的“最強輔助”,給孩子時間,一步一步陪伴孩子的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