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 “陪寶寶讀童書”。

隨着孩子心智的發展,獨立意識逐漸增強,孩子進入淘氣期,通過行爲不斷試探父母的底線。也恰巧是在這個關鍵階段,爸爸媽媽們既要考慮到孩子的安全問題,又要兼顧孩子心理問題,如果稍有不當,可能就會造成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隔閡。

需要家長認識到的一點是,孩子不再是任我們“支配”的孩子了,他們會萌生其他的行爲和想法,在這個過程往往會有叛逆的語言和行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淘氣,這個時期是不可避免的,同時也是教育一個孩子從幼稚到懂事的一步。關於怎麼處理這些矛盾呢?其實關鍵點還是在父母身上。

在小學階段,明明學業加重課餘時間少,爲什麼孩子們反而比從前更調皮搗蛋了呢?這些其實可以歸結爲環境的變化。

1、生活重心變化

小學的課程設計逐漸使得孩子們的大部分精力都轉移到學習中去,隨着年紀的升高,孩子們的時間和精力不斷被“壓榨”加之成績的壓迫,孩子們心理上大部分是抗拒的。

但是他們往往在學校要受到規則的約束,老師的監督,只有在家才能釋放出自己的情緒。正是在活潑好動,愛玩愛鬧的年紀收到了限制,孩子們在學校以外的地方纔會由着自己的性子來。這其實是一種發泄壓力的途徑,雖然我們接收到了孩子發泄壓力的訴求,但是我們往往不能正確規範這種途徑,無論是時間上還是精力上都不允許。

例如孩子在商場一定要購買玩具時,家長往往以“這次就算了,下不爲例”來解決問題,這種揚湯止沸的手段往往適得其反,降低了家長對孩子的約束下限,助長孩子肆意妄爲的氣焰。

2、環境刺激

如果一個孩子永遠養在家裏,他的行爲、思想基本上就是父母的複製品,正是因爲孩子接觸到了外界,他們的思想纔會產生分歧。在學校的環境下,有各種性格的孩子,有學識淵博的老師。

這種情況下,孩子難免會作比較,也往往產生羨慕別人,模仿別人的行爲。在這個年齡段,你一定聽過“XXX的爸爸怎麼不這樣”“xxx的媽媽給他買了漂亮的裙子,你怎麼不給我買?”孩子發出這樣的質疑,只能說明他的比較意識已經很強烈。

孩子的淘氣是一個小問題,終究還是引導問題,但也不能小看這種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會釀成大錯。

1、叛逆期更爲極端

緊接着小學階段的完成,隨之而來的是中學階段,也就是到了爸媽們最頭痛的“叛逆期”。在小學階段他們積累了各種叛逆襲行爲,也在試探中發現了父母的忍耐底線,這些情況在青春期一併發作。

在我認識的媽媽們都爲孩子叛逆期問題十分頭疼,但是所有的爆發都是前期的積累。如果不及時糾正淘氣行爲,在叛逆期的表現就會更加極端。我們常見的淘氣行爲一是忤逆父母,二是蔑視紀律。在叛逆期可能發展爲與父母爭執甚至動手,違反校紀校規,抽菸喝酒,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理。這一切的苗頭都是在小學階段,我們對孩子的行爲約束不力,思想引導不夠造成的。

2、肆意妄爲,藐視法律

沒有一個孩子天生就是壞孩子。“小時偷針,長大偷金”這句古話直接揭露過程與結果的邏輯關係。今天你的孩子只是愛搶別人的玩具,明天你的孩子就敢搶劫他人,今天你的孩子只是愛撒謊,明天你的孩子就敢欺騙家長,肆意妄爲。

雖然這個比喻有誇張的手法,但是細看罪犯的成長經歷誰不是這樣小而化大的呢?教育問題從來沒有小事,每一次糾正一個淘氣行爲都是在規範孩子的道德,每一次有成效的教育都是促使孩子走上正軌。

淘氣是一個小問題,如何在小事中化解淘氣危機也是每一個父母的必修課。

1、轉變教育思想

父母應該首先放低自己的姿態,爸爸媽媽說一是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新的教育思想要求我們用平等的身份和孩子們溝通,以朋友的身份走進他們,瞭解他們的訴求,清楚認識到他們的小腦瓜到底在想什麼,最後在以父母的角色去幫助他們建立起正確的三觀。這也就是爲什麼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原因。

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一味責罵,孩子們的世界裏是非觀念沒有那麼清晰,他們的世界是以他們爲中心的。“自己不會犯錯”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教育孩子不能淘氣的時候往往不能拿他們的行爲舉例子,這個時代引例教育的方法很重要。

比如我們可以以別的人物爲參照物,抽絲剝繭地讓孩子理解到錯誤的點,再通過反思自己來認識到錯誤。這個過程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既節約了單獨教育的時間,又能消除孩子的抵抗心理。

2、正確引導孩子的習慣愛好,滿足心理需求

打擊淘氣行爲的重要途徑就是轉移孩子注意力。如果你的孩子一直沉迷於對遊戲玩具的狂熱,對學習不上心的話。普通家長都會採用棍棒教育,但是效果微博。

熱愛遊戲的孩子很可能是享受遊戲帶給他們的成就感。當下的很多遊戲會通過NPC對話鼓勵玩家。在我們傳統思想裏父母應該嚴苛,少誇獎孩子。在這個時期孩子們渴望得到肯定的心裏得不到滿足,反而通過遊戲能夠輕易獲得。長此以往怎麼能讓孩子們走向成熟呢?

爸爸媽媽們可以考慮參與孩子的遊戲或者佈置一些任務,目的是爲了給予孩子們語言的鼓勵。讓孩子自信起來,在鼓勵中找到自己的價值,自覺調整行爲,走向成熟。

孩子們淘氣的目的有很多,有的是爲了發泄情緒,有的是爲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有的是存在心理問題。無論是出於哪一種家長都不該一味地否定,而是需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從思想上誘導行爲的轉變,而不是一味地奉行棍棒教育。“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是對父母們最好的警醒。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