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5G+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超1100個 專家:未來還需探索更多新應用場景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2020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近日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行。

大會期間,工信部發布一系列5G和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並推出加大5G網絡部署以及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等一系列舉措。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我國5G商用一年多來,已建設5G基站近70萬個,終端連接數突破1.8億,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技術先進、運行高效、資源集約的高質量5G網絡正加快建成。

肖亞慶介紹,我國充分發揮5G賦能工業應用的技術特點和優勢,推進“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全國建設項目超過1100個,湧現出機器視覺檢測、精準遠程操控、現場輔助裝配、智能理貨物流、無人巡檢安防等一系列應用成果。

助力製造業全方位變革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賙濟在大會期間表示,製造強國、質量強國是工業化的主要任務,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是信息化的主要任務。5G和工業互聯網將推動製造業全方位變革。

賙濟認爲,“5G+工業互聯網”是建設製造強國的關鍵支撐。智能製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製造,需要強大的“5G+工業互聯網”賦能。同時,工業互聯網作爲一項賦能技術,20%的市場在消費端,80%的市場要在產業端,因此,“‘5G+工業互聯網’更大的藍海在智能製造和數字中國”。

被問及“5G+工業互聯網”會給哪些行業帶來顛覆性的改變,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首先,工業互聯網推動產業生產方式和企業組織範式發生根本性的變革。“我們以前的傳統生產方式是流水線式的,從一個流水線到下面的流水線,再到下一個流水線;未來的生產模式已經打破了流水線,變成網絡化生產方式,它的生產線已經從一個流水線變成一個柔性製造。”

什麼是柔性製造?徐曉蘭解釋,生產線上一個小時在生產手機,下一個小時可能就生產電冰箱或者洗衣機,這在原來的傳統生產方式是不可能實現的。

“未來的生產模式,它的生產線是柔性定製,而柔性定製就需要一個廣鏈接的、無線的網絡來支撐,這種無線網絡就是5G。這就是‘5G+工業互聯網’怎麼能夠帶動製造業發生根本性或顛覆性的變革。”她說。

徐曉蘭認爲,目前“5G+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場景主要是從傳統生產線到柔性生產線的改變,它還有大有可爲的空間。

具體而言,徐曉蘭認爲,未來“5G+工業互聯網”的廣闊空間還是要探索更多新的應用場景,真正把5G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特性發揮出來。“因爲我們現在看到更多的還是用了5G大帶寬的特性,但低時延、高可靠的特性在工業場景中如何來跟工業互聯網更深地融合、促進製造業的根本變革還需要不斷探索。

5G+工業互聯網仍在起步

在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產業室原主任史煒看來,“5G+工業互聯網”本身是一箇中長期的概念,目前我國的“5G+工業互聯網”還處於起步階段。

史煒明確,工業互聯網和工業物聯網是兩個概念,先有工業物聯網,工業物聯網進一步延伸纔是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實際上強調的是通過對機器的數字化改造來提高產業的生產能力和效率,5G本身最根本的特性也是基於工業或者是基於‘物’這個機器設備來實現最有效的海量數據傳輸。”史煒說,“5G+工業互聯網”實際上是通過現在的ICT技術,把提取出的生產經營性的數據進行數據資源的組合交換控制,來實現整個產能的提高。

“現在傳統制造業進行工業互聯網改造時遇到的第一個瓶頸就是設備本身的瓶頸。”史煒表示,像三一重工、徐工、濰柴動力等企業之所以能夠進行比較先進的工業物聯網和比較深入的工業互聯網,一個重要前提是他們的機器設備和已有的生產線可以通過技術改造、設備改造增加一些相應的儀器儀表和一些機器的輔助設施,來達到工業設備和流水生產線的數據提取。“如果不能提取出數字,所有的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都是假的,這點一定要明確。”

史煒認爲,現在很多企業在做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時存在很多困境,是因爲機器設備不具備數字化改造的條件。“企業馬上會考慮投資儀器儀表得花多少錢,改造生產線花多少錢,人工生產和機器生產之間的過渡花多少錢。”

因此,他認爲目前不能搞一刀切,不要所有企業都搞工業互聯網,可以有序地針對一些企業優先發展工業物聯網,比如智慧礦山、智慧交通、智慧電力等。

“5G+工業互聯網”在實際落地中還面臨哪些問題?上海諾基亞貝爾客戶運營首席技術官常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通信領域的公司如何站在未來垂直客戶的角度,深入瞭解他們的需求,抓住他們的痛點,爲他們未來全要素全產業鏈的數字化重塑提供我們的建設,目前還是一個重點和難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