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亞市育才生態區青法村,一個只有2200多人口的村落,2017年2月8日發生大規模村民圍攻事件(“2·8”案件),導致2人死亡、40名村民被判刑。此事件讓青法村的“亂”遠近皆知。

如何避免悲劇重演、實現青法村的長治久安?3年來,海南省三亞市委政法委等部門把脈開方、猛藥去痾、整改提升,依靠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青法村大力推進維穩、平安、治理“三大工程”的“鄉村治理經”。如今的青法村已從原來的“亂村”轉變成爲產業興旺、安定和諧的“樣板村”。

三亞市委常委、祕書長、政法委書記陳小亞到青法村調研維穩工作

“感謝黨和政府,感謝村委會領導對我家的關心和幫助!”2019年5月27日,三亞市育才生態區青法村村民黃某妹委託親屬向青法村村委會送上錦旗並表達謝意,感激上級領導通過多方協調,安排其涉青法村“2·8”案件正關押在看守所的丈夫楊某平回村探望病重的她,圓了心願。

這只是三亞市委政法委在青法村大力推進“維穩工程”工作中,協調多部門人性化執法的一幕。如何讓青法村的悲劇不再重演,實現長治久安?如何做好青法村以及全市維穩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已成爲了三亞市委政法委在青法村“2·8”案件發生後一個重要的課題。

成立維穩工作小組,感化教育、精準施策、幫教疏導……這便是三亞市委政法委給出的答案。

感化教育

安排關押人員與妻子會見

2019年5月19日,對楊某平來說是特殊的一天,鐵窗裏的他怎麼也沒有想到,他能走出看守所的高牆鐵門,回到久違的家與妻子見面。這次會見源於楊某平妻子的病重,背後便是三亞市政法各部門努力聯動的成果。

2019年4月初,年僅37歲的黃某妹突感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被確診爲惡性腫瘤。隨着病情的惡化,黃某妹拒絕繼續住院治療,堅持要回到家裏,此時她唯一的願望是能見一見正關押在看守所的丈夫。

瞭解到黃某妹的情況後,時任三亞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周廉芬第一時間做出指示,要求由三亞市委政法委牽頭召開協調會議,進行詳細部署,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幫助黃某妹完成見丈夫一面的心願。之後,在三亞市委政法委、三亞市中級人民法院、育才生態區、三亞市公安局天涯分局等多部門的聯動下,做好各項工作準備,順利辦完相關手續,順利促成楊某平回家看望妻子。

涉案當事人家屬送錦旗感謝政府人性化執法

從看守所到青法村,歷時兩個小時。5月19日上午10時,押解車隊抵達青法村。走進家門,看到躺在牀上面色憔悴、身體消瘦的妻子,楊某平撲通一下跪在牀前,拉着妻子的手嚎啕痛哭。此時,妻子一邊給楊某平擦眼淚,一邊囑託他:“好好服刑,好好做人……”妻子的話讓楊某平淚流滿面,他握着妻子的手泣不成聲,埋頭痛哭。

上午11時,會見結束。楊某平動情地說:“感謝大家給我這次機會,謝謝!今後我一定好好改造,爭取早日出來照顧好妻子,照顧好孩子……”

一次特殊會見,彰顯了法律的溫度,讓在押人員感受到司法的人性化關懷。

“通過真情感化教育不僅使涉案人員主動悔過自新,同時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三亞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吳毅向記者介紹。

精準施策

確保審判期間的社會穩定

“2·8”案件發生後,針對青法村的突出問題,三亞市委政法委精準施策,牽頭成立了由市委組織部、維穩辦、市公安局、財政局、農業局、住建局、司法局等單位一把手爲成員的維穩善後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駐村開展維穩工作。

維穩善後工作組挨家挨戶走訪

通過一番努力,如今,青法村村民之間的關係變得愈加融洽,過去的心結也慢慢得到化解。此情此景,讓駐村工作組成員、時任三亞市委政法委禁毒專員羅紅兵深有感觸。

爲針對青法村“2·8”案件審判期間可能引發的不穩定因素,工作組帶領政法幹警、“兩委”幹部挨家挨戶走訪,安撫涉案人員家屬情緒,對可能判處徒刑的犯罪嫌疑人、19名擬適用緩刑的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庭逐一評估、分級穩控。

“每天下去,一家一戶去,被罵了,還去。罵了一個月,慢慢村民就罵不動了。”羅紅兵稱,剛開始工作組的工作舉步維艱,堅持下來才逐漸取得了效果。

除了走訪安撫工作,進一步解決案件雙方當事人及涉案人員家屬的相關需求也尤爲重要。

省高院調研組到三亞青法村調研社會綜合治理工作

爲此,維穩工作組積極與省司法廳、海南律師協會溝通,及時爲案件雙方當事人提供辯護律師、安排律師會見、法律諮詢等司法服務,多批次開展法律政策宣傳攻心,既彰顯法律公平正義,又體現尊重和保障人權。

不僅如此,在維穩工作組的組織協調下,三亞市兩級法院院長在開庭前夕帶領庭審法官、合議庭成員廣泛深入村民羣衆、涉案人員家屬走訪座談,傾聽民意,宣傳法律,並聯合公安、司法等部門以開庭審判爲契機,組織案件雙方當事人親屬和部分村民羣衆參加庭審,教育引導犯罪嫌疑人家庭向受害人家庭當庭致歉,取得了冰釋前嫌、警示教育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監管幫教

有效消除案後不穩定因素

社區矯正對象是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除不得離開居住地外,平時可進行法律規定範圍內的正常人際活動。因此,要想對他們實時監管,難度不言而喻。

“以前要了解社矯對象的動向,主要靠人工走訪,全部走下來要很多天時間。現在有了‘社矯定位手機’,可遠程監控每個人的實時動向,十分方便。”育才司法所副所長鄭沛超說,沒想到一部小小的手機,很簡單的就解決了多年來社矯工作實時監管難的問題。

當地司法所開展社區矯正學習教育活動

記者瞭解到,鄭沛超所說的,是育才司法所與一家安保公司合作,在全省率先使用該公司最新技術的社矯定位手機。該手機運用“GPS+WiFi+基站”定位模式,能準確掌握社區服刑人員位置,當社矯對象超出限定區域,手機還會自動報警。而且,司法所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電腦或者手機登錄電子信息化管理平臺,隨時掌握監管對象的實時活動軌跡,進行24小時精準監控,對其可能出現的違規行爲進行及時糾正處理。

監管到位了,那麼社矯對象的心結又如何解開?

爲此,在三亞市委政法委的指導幫助下,育才司法所成立了青法社矯工作站,輔助司法所開展思想彙報、學習教育、社區勞動、心理輔導等日常工作,有效掌握社區矯正人員的思想和生活動態。不僅如此,三亞市委政法委還整合政法幹警及人社、民政、“兩委”幹部、家庭等力量,對“2·8”案件的矯正對象落實“六位一體”幫教措施,積極組織村法律顧問、心理諮詢師、老黨員等走進雙方家庭,通過一對一走訪、面對面疏導,及時掌握並解決他們的生產生活困難,教育幫助他們遵守法律、修復心靈、迴歸社會,這樣既解了法結,又解了心結。(趙世馨 麥文耀 鍾震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