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青溪鎮玫瑰花產業園。資料圖片

凱里市下司古鎮風光。資料圖片

天柱縣金山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直播銷售土雞。新華社發

【脫貧攻堅·東西部扶貧協作】

“找準杭黔協作最大公約數、畫出所需所能最大同心圓。”相隔1500餘公里的浙江省杭州市與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結下“千里之緣”。

“真情實意、真金白銀、真抓實幹!”杭州把對口工作作爲分內之事,聚焦產業、就業和社會事業“三業聯動”,實施精準扶貧,努力打造展現東西部扶貧協作制度優勢的重要窗口。3年來,杭州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1.124億元,實施扶貧項目685個,利益聯結覆蓋黔東南州貧困村1566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2.7萬人。截至目前,已完成實施項目678個,累計實現分紅1.15億元。

杭黔兩地跨越千山萬水的攜手、交融、協作,促進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增強了鞏固脫貧成果及內生髮展能力。近年來,黔東南州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年均增速位居貴州省前列,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迅速。截至目前,黔東南州農村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185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5個貧困縣已脫貧摘帽,黔東南州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1、補短延鏈,提升產業造血功能

山風習習,嫋嫋茶香縈繞山間,在黔東南州雷山縣望豐鄉茶葉基地,到處可見採茶工人們忙碌的身影。“現在夏茶也是寶咯!”茶農們笑語晏晏。過去棄之可惜、採收又價值不高的夏茶得以翻身,得益於杭州牽頭幫扶的茶產業項目。

2018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捐贈2000萬元,建設望豐鄉三角田村吉利茶旅文化扶貧示範產業項目。項目採取現代化企業管理理念,引進先進茶葉生產技術,依託吉利集團上下游供應鏈平臺和品牌資源,進行生產管理與銷售,推廣並經營雷山茶葉。

2019年3月,雷山雲尖公司投產,引進了5條國內最先進的扁形茶、揉捻茶、紅茶生產線,有效彌補了當地無茶葉精細加工的短板,首次實現了當地夏秋茶的收購與加工,開發出雷山雲尖、雷山金紅等茶葉品牌。雷山雲尖公司還與故宮博物院聯合開發宮禧福茶,與杭州娃哈哈集團合作開發了扶貧茶飲。2019年,雷山雲尖公司累計銷售322萬元,惠及雷山縣17個村1700多戶貧困戶。

針對黔東南州農產品精深加工不足制約當地種養業發展問題,杭黔兩地通過多種形式加快補齊短板。一是輔導一批,針對因生產環節因素導致產品大小不一、品質不佳等情況,通過派遣專業技術人員指導、改良品種、開展種養殖採摘培訓、分類篩選等,提高產品標準化程度,進行更好地加工細分;二是提升一批,對已具有一定競爭能力的加工行業,通過投入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幫扶其進行技術改造、設備更新,擴大其規模,提升加工能力;三是選引一批,針對市場空白或實力不足又迫切需要的加工配套,積極引進東部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在佈局及設計時要求輻射黔東南州,帶動黔東南州產業發展。

天柱縣通過與杭州建德市三弟兄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尋找合作最大公約數,最終促成其在天柱縣投資建設集美麗牧場、公司+農戶、屠宰加工、冷鏈物流、批發銷售於一體的生態養雞全產業鏈項目。項目建設了一座現代標準化家禽屠宰廠,年屠宰能力3600萬羽;建設了一座3000噸冷庫,並配套冷鏈物流車輛15臺;建設了飼料廠、有機肥廠、分割包裝車間和熟食品加工車間等,帶動1500名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短板在補齊,產業鏈條也在拉長延伸。通過出臺支持杭州市企業到黔東南州投資發展的28條激勵措施,累計引導東部投資企業216家,到位投資額126.3億元。華鼎集團、華鐵應急、華東醫藥等一大批杭州上市公司和行業龍頭企業到黔東南州落地投資,有效彌補了當地產業層次較低、加工轉化不足、產業鏈不完整等短板,提高了農業組織化程度。

同時,大力推進“東品西移”,立足當地實際,借鑑東部已有經驗、技術,黔東南州先後引進蠶桑、西紅花、大閘蟹、甲魚等種養殖品種,強化油茶、山核桃、楠竹等技術培訓,還充分發揮幫扶資金“四兩撥千斤”效應,在全州形成食用菌、中藥材、茶葉、非遺文創等十大幫扶產業。幫扶產業項目利益聯結1566個貧困村,帶動22.7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2、牽線搭橋,就業幫扶拔窮根

2018年4月,杭州市淳安縣幹部姚偉明到黔東南州劍河縣掛職。圍繞“劍河所需”和“杭州所能”兩張清單,他探索出“劍河·淳安”勞務協作工作模式,把勞務輸出與全員培訓有機結合,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調動貧困羣衆通過勞務輸出實現就業脫貧。同時,姚偉明當起了“經紀人”,幫杭州企業搭建招工平臺,爲劍河羣衆聯繫就業崗位。姚偉明還積極引薦杭州企業入駐劍河,並把勞務招聘會開到鄉鎮、村寨。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杭黔兩地政府共開通務工專列7列、包機1架、直通大巴車118趟,集中免費輸送務工人員返杭就業6229人,有效助力了杭州市復工復產和黔東南州脫貧攻堅。

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措施。杭黔兩地堅持就近就業與勞務輸出同步推進,發揮政府和市場“兩隻手”作用,堅持以高度組織化推動東西部勞務協作。近年來,兩地共組織輸出3.7萬名貧困勞動力到浙江就業,幫助貧困人口就近就業3.6萬人。

“沒想到家門口就有這麼好的工作,我現在1個月能有4000多元工資。”在位於三穗經濟開發區的貴州恆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裏,48歲的噴塗線組長曹國明高興地說。

貴州恆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黔東南州三穗縣在杭州市江乾區幫助下引進的第一家主板上市企業,企業兩期總投資超2.5億元。目前,項目一期已投入生產,吸納287名工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8人,同時還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幫扶項目利益聯結貧困人口5205人。

根據當地學生就業趨勢和市場需求,杭黔兩地確定了汽車修理、機牀加工、幼兒教師等專業,接受黔東南州貧困學生赴杭州市就讀,3年累計有925名學生前往杭州就讀中職學校或到杭州企事業單位頂崗實訓。

杭黔兩地還着力扶植一批有志向、有能力的創業者,培養一批致富帶頭人。通過實施“雁歸興黔”計劃,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累計開展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5194人,成功幫助1875名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開辦扶貧工廠(扶貧車間),帶動25171名貧困人口就近就業。

3、組團幫扶,齊心共繪同心圓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杭州提出了“黔東南所需與杭州所能相結合、產業幫扶與智力幫扶相結合、精準扶貧與示範帶動相結合”的扶貧協作思路,以本土人才的培養爲重心,在黔東南州推廣組團式教育醫療幫扶。

2016年,已是花甲之年的原杭州學軍中學校長陳立羣,來到臺江縣民族中學任校長。“所有的幫扶總是暫時的,所有的支教總是要結束的,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增強貧困地區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造血功能。”陳立羣十分注重培養當地教育的造血功能,他開教育培訓講座,足跡遍佈黔東南州16個縣市,接受培訓的校長教師超過1萬人次。

2016年以來,杭州市對黔東南州臺江縣進行教育對口幫扶,全面推進人才、項目、資金綁定化的組團式幫扶,大幅提升了當地羣衆對教育的信任指數和滿意度。目前,教育組團式幫扶已覆蓋黔東南州16個縣市的24所學校,在黔東南州長期支教的杭州教師有140餘名。

由於經濟、人才等多重因素制約,臺江縣醫療事業發展緩慢,當地不少羣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派出幫扶專家44批次70名專家,加上杭州市餘杭區派出的專家,輪流到臺江縣人民醫院幫扶。浙江大學和浙大二院還爲臺江縣捐贈了醫療設備及系統設施。通過組團式醫療幫扶,臺江縣人民醫院新建成立了18個重點學科,搭建了急診重症監護室遠程平臺和數字病理遠程共享平臺。與幫扶前相比,臺江縣人民醫院的門診量增長222.4%,住院人數增長52.8%,手術人次增長167.7%,轉診率下降62.9%。

目前,醫療組團式幫扶已在黔東南州推廣擴展到19家醫院。爲持續推進教育醫療組團式幫扶,杭州市啓動實施“銀齡計劃”,選派16名退休名醫、名師到黔東南州擔任醫院院長、學校校長。積極開展學校醫院結對,杭州市492所學校和175家醫療衛生機構結對幫扶黔東南州805所學校、247家醫院(衛生院)。

以“名譽村主任”爲代表的社會組團式幫扶,已成爲杭黔兩地扶貧協作的一張金名片。截至目前,杭州已有277家企業、110家社會組織與黔東南州貧困村結對,101名民營企業家擔任貧困村“名譽村主任”。3年來,杭州市社會各界向黔東南州捐贈資金(物資)達6.1億元。

(本報記者 陸健 嚴紅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