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消費者協會11月24日發佈教育培訓消費警示,要求教育培訓機構應向社會公示收費項目及標準,主動接受監督,不得收取在公示以外的其他費用。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培訓對象沒有完成的課程,應嚴格按照雙方合同約定以及相關法律規定辦理。

北京市消協稱,校外教育培訓機構是學校教育的補充,是培養學生興趣特長、拓展綜合素質、滿足學習需求的選擇。但近段時間,一些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出現停業關門情況,衆多消費者遭受鉅額損失。

事實上,這樣的警示和提醒並不是今年開始提出的。

早在2018年8月,國務院就曾出臺一份《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80號),其中的相關規定提到,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或通過拆分合同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培訓費一般應於臨近培訓課程開班前收取,不應過早提前收取。

面對市場上教育培訓機構陸續出現關門跑路的情況,今年10月中消協曾發佈"校外教育培訓投訴情況專題報告",建議根據預收費經營行爲涉及領域、收費金額實行備案登記制,對預收費經營者實施動態監管,重點防範。

受今年疫情影響,體育培訓機構同樣出現了經營不善而關門的情況。教育培訓機構普遍採取預收費經營模式,因缺乏有效的資金監管體系,消費者的預付費可能被商家挪用,後期商家跑路或經營不善,消費者維權困難。部分地區的行政機關、法院也積壓了大量相關案件,消費者權益亟待有效維護。

懶熊體育調查瞭解到,目前北京地區的一些學科類教育培訓機構已經在執行"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費用"的相關規範,總金額總課時會有一個預付費上限。

但在體育培訓行業,據懶熊體育瞭解相關規範目前還沒有嚴格推行。"這項規範如果嚴格執行的話,對新成立或快速擴張期企業來說影響還是挺大的。"一名體育培訓行業從業者告訴懶熊體育。

該從業者認爲,因爲現金流無法保證,一方面自建場地等重投資不敢做;另一方面,體育培訓不像學科類是強需求,所以如果推行短期卡,不管家長或孩子都容易放棄,粘性續費率都會下降。"機構除了保證課堂質量以外,不得不把精力更多放在新招生上。"另外還有從業者表示,爲了保證現金流,勢必會提高客單價。

一些體育培訓機構爲消費者推出了不同課時的課程包,比如10次卡,30次卡和100次卡,根據其負責人介紹,30次卡就是正常學員三個月能消費掉的,"消費者可以自願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