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們來晚了”

杜華帶着她的打歌節目來了,名字起的還挺恢弘的《宇宙打歌中心》,但是這個熱度嗎?就不是很好的。

已經上線一期,基本上沒有任何火花,此前的打歌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由你音樂榜》同樣的,上線沒幾次就銷聲匿跡了。

而樂華的《宇宙打歌中心》想要重新殺出一條路,做了很多改變,比起單純的打歌節目,它更像是一個綜藝。沈夢辰主持,推歌的四位小愛豆組成”有才隊”和“有料隊”進行battle.

還推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叫“音樂自覺”,簡單來說就是自己對自己的音樂進行市場評估,額,全場總共400人的市場評估,就還蠻扯的。

打歌節目其實起源於韓國,基本上運行模式是“新歌發佈+表演舞臺+公佈排名”,是韓國推廣新歌以及新人最重要的舞臺。目前韓國做的比較好的打歌節目包括《人氣歌謠》、《音樂銀行》、《音樂中心》。

那我爲什麼韓國打歌節目舉辦的如火如荼,到了中國反而進行不下去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場的不同。韓國是最大的偶像製造工廠,大小娛樂公司不計其數,每天推出的偶像組合更是不勝其數,有源源不斷的歌手向節目輸送。而在中國偶像行業這兩年纔開始興起,偶像組合的數量屈指可數,而以培養偶像藝人爲主業的娛樂公司也很少。

另一個市場原因是,藝人地位的不同,韓國的藝人地位相對較低,無論是多麼大牌的藝人都要在打歌節目上宣傳自己的新歌,否則就會遭到電視臺的封殺(從SM公司退團的JYJ、Jessica就因爲公司的抵制再也沒有在韓國打過歌);而在中國藝人的自主選擇權更大,一旦成名這種小的打歌節目更是不會上,沒有頭部藝人的吸引,國內打歌節目更是失去了核心競爭力。

在節目設置上,國內可以模仿基本模式,但是核心卻模仿不出來。在韓國,一個偶像組合的打歌時間至少持續一週有的甚至更長,爲了吸引觀衆,韓國會有多套打歌服進行輪換,以緩解觀衆的審美疲勞,最關鍵的是很多聯動節目同樣高質量,比如曾經推出過的94line女子組合,把各個大熱組合中94年生的女愛豆組合在一起推出節目;或者家族聯動,同一家公司的2個組合合作出演一場演出,一整期節目的質量堪比一場晚會。

其實說到底最關鍵的原因在於,在國內歌手市場正在被壓縮,能夠靠唱歌在娛樂圈打開一條路的藝人真的屈指可數,許多藝人在沉寂幾年後,逐漸轉型成爲演員或者是綜藝咖。

另一個一直被詬病的現象是演員在晚會上假唱,而偶像卻在各大影視劇中貢獻自己一塌糊塗的演技。這樣本末倒置的現象直接把音樂市場擠壓的沒有喘息的機會。

我們總是在懷念以前華語音樂的輝煌時刻,卻沒想過我們留給音樂的機會真的不夠。

《宇宙打歌中心》雖然收視不佳,但是它也在努力還給音樂一個舞臺,有努力總是好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