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一聲槍響宣告着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凡我華夏同胞,不分南北,不分東西,不分老少,不分男女,都投身到這場偉大的抗日救亡戰爭中去,其中還包括我們的海外僑胞。他們雖身在異域,卻心繫華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爲抗戰的勝利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爲抗日籌款

首先捐款捐物,支援抗日前線。七七事變爆發後,海外凡有華僑聚居的地方,都有華僑抗日救國團體的出現,例如“全歐華僑抗日救國聯合會”、“旅美華僑統一義捐救國總會”、“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等。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共有3500多個華僑救國團體誕生。

這些華僑抗日救國團體將海外上千萬華僑聯合在一起,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支援國內抗日。他們採取常月捐、特別捐、娛樂捐、航空救國捐、義演義賣捐等形式,援助國內抗日。

華僑婦女趕製抗日棉衣

從1937年到1939年,海外華僑共籌集了3000多批的抗日物資,大到飛機坦克,小到棉衣棉被,應有盡有,平均每月都有上百批抗日物資到達國內。以南洋華僑爲例,僅1939上半年,南洋華僑總會就向抗日前線援助五十萬套棉衣,二百一十七架飛機、二十三輛坦克和一千輛救護車,援助之大,令世人驚歎。

海外華僑除了援助軍需物資外,還採取捐款和認購抗日國債的方式,來支援抗戰。整個抗戰期間,海外華僑共向國家捐款13億多元,認購國債11億元,僑匯95億元。國民政府第一期發行的5億國債,有一半是華僑認購的。另外說一下,海外華僑認購的國債,最後因內戰的原因,並沒有得到償還,完全和直接捐款一樣。

抗日公債

這些僑匯和捐款,大都以美金或英鎊的形式流入國內,對穩定已經接近崩潰的國民政府財政,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救命良藥。國民政府正是靠着這些外匯捐款,才能勉強維持住法幣的發行,保住了抗日前線的軍費供給。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抗戰軍費的三分之一來自於海外華僑捐款。

抗戰期間,參與抗戰捐款的華僑有四百多萬人,他們當中有陳嘉庚這樣的富商大賈,有鄭潮炯這樣的街頭小販,還有乞丐妓女。無論他們身在何地,是何種身份,都沒有忘記自己的炎黃血脈。

陳嘉庚

其次華僑子弟回國參戰,血薦軒轅。海外華僑不止捐款捐物,還動員年輕的子弟回國參戰,以熱血和生命保衛我軒轅故土。回國參戰的華僑子弟,大多數都成爲了國內緊缺的技術兵種。尤其是空軍,美國華僑總會專門成立華僑航空學校,爲抗日前線培訓飛行員。國民政府殲擊機飛行員有四分之三是華僑,華僑成爲抗戰空軍的主力。1937年上海會戰剛爆發,美國華僑總會就動員10名華僑飛行員回國參加空戰。

1939年,南洋華僑總會得知抗戰前線缺少汽車修理工,立即動員南洋華僑回國參戰。前後有十批,共3000多南洋華僑機工回國,組成了南洋華僑機工隊,轉戰各大抗日戰場。僅僅爲了搶修滇緬公路這個抗戰生命線,就有1000多名南洋華僑機工爲國捐軀。

華僑飛行員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這是他們最好的寫照。除了這些華僑參戰團體,還有華僑決死隊、救護隊、戰時服務團、戰地記者團等,大批的華僑子弟兵回國參戰,爲抗戰的勝利獻出鮮血和生命。

最後是回國投資,穩定抗戰後方的經濟。抗戰時期,因爲大片精華的國土淪陷,國家經濟陷入了極端苦難時期。爲了幫助國家穩定抗日後方,海外各地的華僑總會動員了許多華僑富商回國投資建廠。截止到1939年底,海外華僑投資的採礦、農墾、金融等各種實業,總金額達到16億元。在那個局勢動盪的戰亂年代,這些投資大都是入不敷出,很難取得較好收益。但是海外僑商仍然堅持不懈地向國內投資,穩定了抗戰後方的工農業,毀家紓難,不外如此。

抗日僑商

有一批人,值得銘記;有一些事,不容忘記;有一些犧牲,更需要我們永遠緬懷。希望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那些爲了抗戰作出巨大貢獻的一羣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