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生长壮老已的变化规律。衰老不可避免。如何延缓衰老,如何保持生命活力。从中医来分析,肾为先天之本,为元气之根。生命以肾为本,肾不能衰,肾衰则生命活力必然减弱。本文详细分析肾衰的症状,提示补肾是抗衰老的关键。

一、肾与衰老

肾与衰老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肾虚是衰老的根本原因。肾若不虚,人体不会衰老。

一则,《内经》强调肾在衰老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内经》“女子七七,男子八八”论中,通篇论述了肾气盛衰与人体盛衰之关系。历代医家养生延衰思想中以养肾者居多,其理念即源于此。

二则,肾的基本生理功能

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功能;肾主水,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作用;肾主纳气,对肺的呼吸功能具有调节的作用;肾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另外还有“在志为恐,在液为唾”的生理功能。

三则,肾决定着衰老

肾主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被称为“先天之本”,在人体生长壮老的各个生命阶段发挥着全程调控的作用。

人体由生殖之精初成,到肾气推动作用下的生长直至壮盛,再到肾气衰、人体衰,渐至终老。在这个衰老的过程中,女子以脉衰为主,男子以肾衰为主。实际上,男女皆有脉衰、肾衰,只不过男子多以肾衰为先。肾衰以肾气先衰,继之肾阳衰竭,继之肾精衰竭,最后到肾精、肾气、肾阴、肾阳以及肾之形皆衰,正如《内经》所谓:“衰,形体皆极”。

二、衰老的症状

衰老不但是生理上的变化,同时还会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以下分析古人关于衰老的一些论述。

其一,《名医类案》的记录

《名医类案》载一则宋时医案:“仁和县一吏,早衰病瘠,齿脱不已。从货药道人得一单方,独碾生硫黄为细末,实猪脏中,水煮脏烂,碾细,宿蒸饼丸,大如梧桐子,随意服,两月后,饮啖倍常,步履健。年逾九十,略无老态。”

从该案可以看出,早衰的症状有:消瘦、体弱多病,牙齿过早脱落;而不衰的症状则有:食欲好,健康有力气,走路有劲,即使年龄超过九十仍不见老态。

其二,朱丹溪的描述

元代大医朱丹溪曾描述衰老的症状有:“骨弱、头昏、健忘、眩晕、肠燥便秘、足软耳聋、眼花尿频、失眠或多寐、皮肤痒、头发脱、牙齿落、多涕、多泪、怕冷”等。

《格致余论》载:“人生至六七十以后……食则易饥,笑则有泪,视听言动,皆成废徽,百不如意,怒火易炽。但是老境,无不有此”。

其三,陈直的描述

宋代养生家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一书中描述了衰老之人的症状:“百疾易攻,宿疾时发,或秘或泄,或冷或热,视听不致聪明,举动不随其意”,并谓之:“此皆老人之常态也”。

其四,程杏轩的描述

清代大医程杏轩诊治一患者,症见:“两尺细涩,目盲不能远视,耳如蝉吟蛙鼓,虚里其动应衣,阖目转盼,则身非己有,腰膝酸楚,行步不正,”程氏认为“种种病状,就衰之征也”。

从以上描述可见,衰老的症状非常复杂,五脏六腑和肢体经脉,无处不在。其中肾虚是衰老的根本。

临床上我们可以观察到,随增龄出现的老年人往往会出现耳鸣、发脱、牙齿松动、健忘这几个症状。这些症状皆关乎肾。可以说,肾虚是衰老发生的根本病机。肾气不足,则肾气中具有生发之气的阳气亦不足,阳气具有推动、激发、温煦作用,乃生长之气,今生气不足,则衰渐至也。

三、如何治疗衰老

衰老关乎五脏,补肾才是关键。因为肾虚,才会导致其他各脏变虚,而生命活动能力减退。所以,补肾即是固本,补肾可以延缓衰老。

衰老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是治症状,还是治病机。今时有人学者提出,应该治衰,而不是治症状。

比如,《临证指南医案》有这样一个医案:“杨,六十一岁,老年久嗽,身动即喘,晨起喉舌干燥,夜则溲溺如淋。此肾液已枯,气散失纳。非病也,衰也。故治喘鲜效。”药用“熟地、杞子、牛膝、巴戟肉、紫衣胡桃、青盐、补骨脂”。

从这则医案中我们可以看出,清代大医叶天士认为衰老并不是疾病,既然没有病,当然也就不用治病。但病人有所久年咳嗽,怎么办?看叶天士的用方,完全是补肾的思路,说明补肾才是才是衰老的治本之法。

体会到,老年人要重视补肾。老年人普遍肾虚,肾虚才会导致进入老年,也才会出现一些衰老的症状。要想延缓衰老,就要及时补肾,可以通过,比如枸杞子、黑豆等。

预防衰老,亦当重视补肾。补肾,建议趁冬天。冬令补肾的好处多多。一则,因为冬天由肾当令,肾当令则易损易虚,故逢冬季当补肾;二则,我们在每天的生活工作中都会消耗肾气,导致肾气欲封藏而不能封藏,冬令补肾,不但能健旺肾气,加强肾的封藏功能,更可以调理五脏,使五脏精气健旺,阴阳平衡;三则,加强肾主封藏之力,使人体阳气圆运动变大变圆;四则,引火下行以归于肾水,使肾水旺盛,水旺则能藏火;五则,人以下为根,冬天补肾即是巩固根本。肾根越旺,人越健康。俗话说:大风吹倒无根树,伤寒偏死下虚人,补益肾根,即能让人更有生命活力;六则,天地规律有夏就有冬,夏则阳浮而泻,冬则阳藏而补,冬令补肾,正是顺应天时。(董洪涛)#中医养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