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很多人對膽固醇退避三舍,尤其是一些身體出現了“三高”問題的老年人,更是把膽固醇當作“洪水猛獸”,認爲膽固醇是有害的,恨不得天天喫素。甚至最近有消息稱,一些老人因爲害怕體內膽固醇太高,連術後都不喫雞蛋、肉,導致傷口遲遲不能癒合。

那麼,膽固醇在人體中到底扮演着怎樣的角色?它真的越低越好嗎?喫素降膽固醇的做法靠譜嗎?

人體每個細胞都需要它

首先,我們要明確,膽固醇不是有害物質,而是構建人體細胞的一種“建築材料”,每個細胞都需要它。人體每公斤體重中,就含2克的膽固醇,換算下來,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體內的膽固醇含量大約是120克。

膽固醇在人體內主要發揮4方面的功能:其一是構成細胞膜;其二是轉變成膽汁酸鹽,膽汁對消化脂類物質十分重要,而膽固醇是膽汁製造的原料;其三是合成類固醇激素,比如皮質醇、睾丸酮、雌二醇等;其四是調節脂蛋白代謝。

因此,如果缺少膽固醇,人體多方面功能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過低的膽固醇增加患病風險

此外,若人體內膽固醇含量過低,還有可能增加疾病風險。

早在1994年,美國心臟協會膽固醇問題特別工作組就發佈了一份報告,指出總膽固醇水平低於160毫克/分升,與癌症、出血性中風、呼吸系統疾病之間存在着聯繫。

此後又有很多研究報告指出,過低的膽固醇水平與抑鬱、自殺、焦慮相關。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無論是青少年還是成年人,過低的膽固醇水平都不利於身心健康。

例如,1999年杜克大學針對年輕健康女性做了一項研究,發現體內膽固醇含量低的女性,更容易出現抑鬱和焦慮的問題。

荷蘭研究者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體內膽固醇含量較低的中年男性比其他男性更容易出現嚴重的抑鬱症狀。研究人員認爲,低膽固醇水平可能會影響大腦的健康。

日本學者在2011年公佈了對1.2萬名中老年人近12年的跟蹤數據,發現低膽固醇水平會把死亡風險提高50%左右,而膽固醇超標並沒增加死亡風險。由於這些發現,日本很早就把膳食中膽固醇限量放寬到每日600毫克,而沒有像西方那樣限制在300毫克。

還有一些研究也發現,膽固醇水平太低和太高一樣,都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我國學者在2019年就已提出,膽固醇水平過低的人,發生腦出血的風險會大幅度上升。

總之,有足夠的研究證據表明,過低的膽固醇水平,對健康、長壽是沒有明顯益處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所以,年輕人將膽固醇指標控制在正常範圍即可,不必追求很低,而中老年人即便膽固醇水平稍微超標一點,也不必太緊張。

素食並非降膽固醇的好辦法

很多人認爲,多喫素可以更好地控制膽固醇。實際上,人體內的膽固醇,並非全部來自三餐。

人體內的膽固醇要麼來自食物,要麼來自體內合成。而我們血液裏的膽固醇,大部分不是喫進去的。如果血漿膽固醇濃度真的過高,採取不喫高膽固醇食物的辦法,未必奏效。

人體有一套自身的膽固醇調節機制。研究發現,即便從食物中攝入了大量的膽固醇,人體仍會有約60%的膽固醇來自體內合成。一些高血脂患者就算長期不攝入膽固醇,膽固醇濃度最多也只能下降10%到25%。因此,哪怕是素食人士,膽固醇水平也可能偏高。

目前世界多數國家都取消了健康人士的膳食膽固醇限量,所以在日常膳食中,與其計算膽固醇的攝入量,不如考慮各類食物配比是否合理。

膽固醇只存在於動物性食品當中。刻意不喫含有膽固醇的動物性食品,也沒有攝入替代性食材和營養增補劑,就可能出現營養不良的問題,反而可能增加患病風險。

如需降低膽固醇水平,則應更多地考慮增加體力活動,降低腰圍和體脂率,同時調整飲食結構。如果以前喫了太多的肉類,不妨適度減少肉類食物的攝入量,並把一部分紅肉換成少油烹調的魚類。同時,增加豆類、穀類食物比例,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降低身體對食物中膽固醇的利用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