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簡稱金融委)第四十三次會議召開,研究規範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會議指出,中國債券市場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服務實體經濟功能持續增強,市場整體穩健運行。近期違約個案有所增加,是週期性、體制性、行爲性因素相互疊加的結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處理好促發展與防風險的關係,推動債券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未來,隨着監管措施不斷落地與宏觀經濟進一步向好,中國債券市場總體穩健向好的格局不會發生改變。

主要指標依然穩健

債券,是債務人爲籌集資金,按照法定程序發行並向債權人承諾於指定日期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如何看待近期債市的違約情況?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巫和懋、林佳等學者分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增長與企業資金流動性的下降導致大量公司的信用評級出現下調。相對而言,中國國內債券違約率遠低於世界其他國家,不宜爲此恐慌或過度反應。

從一系列主要數據指標來看,中國債券市場整體依然保持了穩健的格局:截至2019年末,全國建立債委會約2萬家,實施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1.4萬億元;今年10月份,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4.8萬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顯示,最近三年,我國累計處置不良貸款5.8萬億元,超過之前8年處置額的總和。同時,有序打破債券市場剛性兌付,不斷完善債券違約處置機制,推出到期違約債券轉讓機制,豐富債券違約處置工具,穩妥應對大型企業債券違約風險。

“債券市場出現個別企業違約情況是正常的,並不意味着債券市場整體出現了大面積系統性風險或者信用收縮。近期違約個案,一方面暴露出了相關企業自身所存在的經營管理問題,另一方面也再次提醒廣大市場參與者,債市整體穩健,並不代表‘剛性兌付’不會被打破。”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喆說。

制度籬笆不斷扎牢

針對新風險點,金融委會議明確要求,金融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要從大局出發,落實監管責任和屬地責任,督促各類市場主體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建立良好的地方金融生態和信用環境。同時,秉持“零容忍”態度,依法嚴肅查處欺詐發行、虛假信息披露、惡意轉移資產、挪用發行資金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爲,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爲,保護投資人合法權益。

“總體看,企業債券的風險防範情況較好,累計違約率處於公司信用類債券的最低水平,違約處置率處於公司信用類債券的最高水平。”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說。

孟瑋表示,下一步,在應對債務風險以及違約處置方面,國家發改委將重點在三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強監管,做好區域內企業債券監管工作;二是強化協同,加強信息披露、加強統一執法;三是抓早抓小,建立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的風險防控工作體系。

“如果相關企業在處理債券逾期或違約的過程中存在不合法不合規甚至惡意‘逃廢債’等行爲,就需要監管及時干預、澄清事實,以避免市場形成‘流動性緊縮’的錯誤預期。可以說,此次金融委會議的定調十分及時、部署細緻周到,有利於債市繼續保持穩定向好的預期。”萬喆對本報記者說。

經濟提供堅實支撐

債券市場的良性發展,既取決於制度建設,更依託於實體經濟。面對疫情考驗,中國經濟呈現穩定轉好態勢,前三季度實現了正增長,持續釋放出積極信號。

在需求方面,“線上”與“線下”不斷融合,迸發出旺盛的消費活力。今年“雙11”期間,蘇寧易購線上訂單量增長75%,家樂福到家服務訂單量同比增長420%……

在供給方面,越來越多的企業聚焦新技術、新場景、新應用,搶抓高質量發展機遇。據企業徵信機構“企查查”發佈的《2020中國新基建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以來,5G相關企業每年新增註冊量從2629家增長到5703家,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1.36%。

“今年以來,中國出臺了一系列穩定宏觀經濟的具體措施,特別是減稅降費讓企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接下來,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應該進一步對陷入資金困難的企業加以甄別,對於確實有潛力、需要時間恢復的企業給予一定的週轉安排;同時,相關企業自身也要拿出行動,靠自身努力化危爲機,重回增長軌道。”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叢屹對本報記者說。

相關文章